又到一年報稅季,稅務局昨日發出266萬份報稅表,2024/2025年底整體稅收臨時數字按年上升10%,其中薪俸稅上升11%。薪俸稅明顯上升,主要受惠於特區政府的多項輸入人才計劃,令納稅人數目上升,說明輸入人才計劃對於經濟增長和政府收入的提升,都起到了正面作用。不過,更重要的是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將輸入人才與產業發展相配合,特別是要加快北部都會區創新科技產業鏈的建設成型,讓輸入的人才能夠有發揮所長的舞台。與此同時,各項輸入人才政策也需要與時俱進,適時調整,重點輸入與推動「八大中心」建設所需的高端人才及專才,為特區產業升級轉型注入動力。

特區政府近年落實多項輸入人才計劃,如優化優秀人才入境計劃,推出高才通、補充勞工優化計劃等,成績斐然。截至今年3月底,各項輸入人才計劃共收到逾46萬宗申請,其中超過30萬宗獲批,共有約20.3萬名人才抵港。這些來港的優秀人才及其家人,對本地勞動市場帶來正面影響,亦為本地經濟注入發展動能。不過,社會上對輸入人才存在個別質疑聲音,認為他們來港就業比例不高,對經濟貢獻不大,但數字不會說謊,如今薪俸稅的顯著增長有力地回擊了這些質疑。

多項輸入人才計劃不僅緩解了部分行業的勞動力短缺問題,更為金融、科技、專業服務等高增值行業注入新動能,為香港的長遠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智力支持。這些輸入人才多為收入較高者,他們加入香港勞動市場不僅增加了納稅人數目,也提升了整體的應評稅入息,從而推動了薪俸稅的大幅上升。這一變化充分說明,輸入人才計劃已經成為香港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引擎。

然而,輸入人才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留住人才、用好人才。香港需要為這些輸入人才提供充分發揮所長的舞台,讓他們能夠在香港實現自己的價值。避免人才到港了,但研發中心、實驗室等硬件設施的建設卻慢於人才引進的速度,導致「有才無用武之地」的尷尬情況。其中,北部都會區創新科技產業鏈的建設成型尤為關鍵,必須加快發展的進度,早日形成創新科技產業鏈,實現人才引進和產業建設兩者的互相促進。

同時,各項輸入人才政策也需要與時俱進,適時調整,以更好地滿足香港經濟發展的需要。特區政府在今年年初已經完成更新新一輪人才清單,新增9項專業,涵蓋金融科技、綠色航運、法律服務等前沿領域,明確對接發展「八大中心」產業所需的高端人才及專才,讓人才成為各項產業發展的源動力。

在留住人才方面,香港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政策。住房、教育、醫療等都是輸入人才關心的議題,特區政府應在這些領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便利,降低他們的生活成本,讓他們能夠更加安心地在香港工作和生活。此外,特區政府還應加強與業界的溝通與合作,為人才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和職業成長空間,讓他們在香港能夠實現自己的職業夢想。

輸入人才計劃對香港的經濟貢獻已經反映在數據上。在當前全球競爭加劇和香港經濟轉型升級的背景下,輸入人才的重要性將更加凸顯。未來,香港需要持續在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上下功夫,秉持開放包容的心態,積極探索更加靈活和有效的政策措施,讓輸入人才更好地融入香港社會,讓香港成為國際高端人才的集聚高地,從而為香港的長遠繁榮穩定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