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未來視乎關稅戰發展 盼內地刺激措施提振內需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昨公布預估數字,今年第一季本地生產總值(GDP)由去年第四季的增長2.5%,加快至增3.1%,增速為5個季度來最強,也遠勝市場預期的2.1%。不過,首季GDP數字並未反映美國對全球貿易夥伴加徵關稅的影響,學者分析指,首季經濟表現主要受企業趕在美國4月份加徵關稅前搶出口帶動,隨着貿易環境趨緊縮,第二季經濟增長或降至2%左右,未來需要謹慎觀察關稅戰的發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 莊程敏
按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分析,貨品出口總額按年錄8.7%升幅,升幅明顯較2024年第四季的1.3%為快。今年第一季,服務輸出由去年第四季升6.5%,輕微加快至升6.6%;服務輸入則由去年第四季升8.3%,略放緩至升6.2%;本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由去年第四季的跌0.7%,加快至升2.8%;私人消費開支則由去年第四季的跌0.2%,擴大至跌1.2%;政府消費開支亦由去年第四季的升2.1%,放緩至升1.2%。
下季輸美貨物或減少三分之一
特區政府發言人昨指出,隨着4月初環球貿易摩擦因美國大幅增加進口關稅而急劇升溫,環球經濟的下行風險顯著上升。極大的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將抑制國際貿易往來和投資氣氛,從而困擾香港經濟的短期前景。儘管如此,內地經濟持續穩步增長,加上政府各項推動經濟增長和開拓更多元化市場的措施,將會為本港不同經濟活動帶來支持。
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昨對香港文匯報指出,首季經濟表現主要受商品出口大幅上升帶動,而非消費或政府開支的增長。觀察固定資本形成情況,第一季上升2.8%,相比去年第四季的負0.7%有明顯反彈。由此可見,投資雖然有增長,但主要增幅還是來自出口,特別是3月的出口。由於美國計劃在4月實施所謂「對等關稅」,因此3月份的出口數據顯現出明顯的提前出貨現象。在接下來的季度,可能難以維持這樣的增長水平。
莊太量續指,展望下一季度,有調查報告提到,前往美國的貨物運輸量可能會減少三分之一,假設港口的轉口業務也同樣受到影響,未來幾個月香港的出口可能都會下降5%到6%。雖然4月以來美元貶值,其他亞洲貨幣如澳元和紐元都上漲,可能會吸引更多國際遊客來港,這對本港零售和餐飲消費可能會有所助益,但政府開支方面,對此則持悲觀態度。若以目前的趨勢推算,第二季的經濟增長希望能有2%左右的增長。
大新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及策略師溫嘉煒亦指,本港首季經濟增長有所加快,主要由於出口商因美國或對華進一步加徵關稅而再度加快出貨,支持季內出口增長明顯加快,以及投資由跌轉升,抵消政府開支增速放緩及私人消費開支跌幅擴大的負面影響。而私人消費跌幅擴大,顯示本地消費意慾仍然疲弱。
大新料港全年經濟增長2.2%
展望未來,溫嘉煒指出,中美貿易戰不確定性增加,預料會繼續為香港外貿表現帶來挑戰。若內地刺激措施能有效提振內需,或有助支持本港外貿表現。聯儲局今年減息步伐不明朗,或影響本港樓市前景,加上旅遊業逆差持續,或繼續限制本地消費市道。該行暫時下調香港今年經濟增長預測至2.2%,會繼續密切注視環球貿易政策在未來幾個月的發展,再考慮是否調整預測。
第一季GDP修訂數字及2025年全年本地生產總值的修訂預測,特區政府將在本月16日再公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