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白明對香港文匯報表示,面對美國徵收所謂「對等關稅」帶來的衝擊,中國企業最主流的應對舉措有兩條路徑:一是在國際上開拓多元化市場,尋求新的合作夥伴和銷售渠道,二是出口轉內銷,重點挖掘中國國內14億人廣闊市場的潛力,從而減輕對美國單一市場的依賴風險。此外,白明提到,主營業務出口美國受到阻礙的中國企業,仍然可以以小批量出口的方式維持客戶關係,一旦市場有新的變化,就能捷足先登,以免錯失機遇。
湖北益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勇表示,公司正在協調美國合作商,商談關稅成本承擔方式,努力抵消關稅政策帶來的影響。公司還將進一步拓展全球經銷商網絡,在印度、巴西等地開闢新市場。
主要從事箱包製造的新秀集團運營總監徐洪水表示,公司正通過跨境電商平台加大對美零售,此外2020年以來就開始在東南亞布局工廠,同時還在嘗試轉口貿易,多種渠道降低關稅影響。
「龐大的內需市場為眾多外貿企業提供了發展空間,國家一系列穩外貿舉措以及支持『出口轉內銷』政策,也助力外貿企業將關稅壓力轉化為深耕國內市場的動力。」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