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清明節當日,香港口岸出入境人次刷新了2019年歷史最高紀錄。隨着內地開放來港簽註的省份愈來愈多,清明假期香港各處出現人潮,不僅尖沙咀、中環、油麻地等熱門景點人頭湧動,連長洲、西貢也不例外。內地遊客增多的勢頭明顯,除了在商業區購物,很多人來香港上山下海、喝咖啡、遊博物館,深入體驗香港本土文化。
內地遊客的腳步已經踏入香港尋常百姓家的大街小巷,在經歷了幾年疫情遊客斷崖式下滑之後,新一輪內地遊客潮已經來臨,而香港普通話服務是時候更上一層樓了。
對於內地客人來說,好的服務是主動找出他們的期望,我們可以先提問,再配合行動,及時回訪客人的滿意度。比如我們和客人對話可以說:請問我能為您做些什麼呢?/我馬上為您解決這個問題!/我立即檢查您的賬單。/還有什麼事我可以幫您嗎?
在說普通話的時候,要留意普通話中有許多表示禮貌的敬語,比如「您」是「你」在普通話中常用的敬語,「你」字下面加上心,代表說話者對對方的尊重。「請」的用法最常見,「請教」、「請問」、「請說」、「請坐」等等客氣用語。使用敬語看似簡單,卻讓客人感到被重視而產生愉快的服務體驗。
一些小的細節,我們也要留意。廣東話中常說「我明」、「明白」。但在普通話中「你明白嗎?」或是「你明白不明白?」並不是尊敬的說法。僅用在長輩對晚輩、教師對學生、上級對下級或是同輩人之間。在聆聽客人說話時要注意,不可以一直說「明白」,讓客人覺得不夠尊重。
一些表面相近意思卻相反的詞語也是容易犯錯的雷區,比如窩心和窩火。廣東話中的「窩心」是暖意入心的意思。當我們聽到說普通話的客人「這件事兒,真是讓我窩火哪!」我們要明白,他的意思是感到煩悶生氣。「窩」有不能伸展的意思,當我們把一件事放在心裏不能展開,那其中感覺就很想投訴了!
最後說一說「馬上」這個有趣的詞語,一個普通話中常用的副詞,表示緊接着要發生,就是立即的意思。比如「馬上去」、「馬上辦」。相傳古代有一員大將,聽說皇帝病危,沒有下馬就立即去了京城。也有說法是,古代的「馬」是最快的交通工具。在「馬上」就代表做好了準備, 所以有了「馬上」這個詞語的由來。
學習普通話也可以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語言運用的奧妙離不開文化滋養。普通話和粵語聽來起可能差別很大,但學習過程中,我們會更多地體會到,獨特本土文化在歷史背景下,與中華文化是一脈相承的。
●楊春光老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