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幫助大灣區的深圳企業更好地應對美國無理發起的高關稅衝擊,深圳市商務局27日發布「2025年深圳服務企業拓展國內市場支持政策要點十條」(下稱「十條」),支持企業參加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活動、投保國內貿易信用保險、數字化升級、組團參展、打造國貨潮品新品牌和支持網絡零售擴容提質等,最高補貼達2,500萬元(人民幣,下同)。有專家表示,深圳發布十大舉措非常及時,對一些出口受到影響企業是一場及時雨,通過推動出口轉內銷可以減少庫存壓力。●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昌鴻 深圳報道
美國最近對華出口貨物推出高關稅,中國企業出口要交納145%關稅,大量企業只得暫停出口和觀望。許多出口企業因而面臨許多庫存壓力,為了幫助企業應對這一困境和挑戰,此次深圳市商務局出台「十條」,包括以舊換新、參展、貿易信用保險等十條。
個人購家電最多補貼2000元
深圳市支持企業參加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活動,落實國家2025年以舊換新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參與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活動,對個人消費者購買家電、數碼產品按照售價給予最高2,000元補貼;支持企業投保國內貿易信用保險,企業拓展國內市場、降低交易風險,對投保國內貿易信用保險且符合條件的企業按其實際繳納保險費用給予25%資金補助,單家企業每年累計資助金額最高50萬元;支持企業參加系列促消費活動,支持商圈、行業協會、企業舉辦系列促消費活動,籌劃舉辦好「深圳購物季」、「深圳新型消費季」、「深圳之夏消費季」、「跨年新春消費季」等促消費活動,推動「線上+線下」或商文旅體展消費融合,對納入深圳購物季市級重點活動項目,按實際投入50%給予最高200萬元資助。
商貿企業按零售額予以獎勵
為了幫助企業拓展內銷,十條提出支持商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幫助企業開拓國內消費市場,實施零售額增長獎勵,對零售額每增長1億元給予50萬元獎勵,最高獎勵1,000萬元;支持商貿企業數字化升級,進行數字化改造,對商貿企業消費場景數字化和信息化投入,按實際投入的20%給予最高300萬元資助;支持電商平台企業發展壯大,實施電商平台營收增長獎勵項目,對年營業收入達到一定規模電子商務平台主體按照營業收入增長額的0.5%給予獎勵,每家企業最高獎勵300萬元;對首次納入「四上」企業庫並於入庫次年實現營業收入、零售額正增長的批發零售企業給予支持;支持網絡零售擴容提質,助力企業觸網上線開店,對首次納入限額以上網絡零售統計且達到相關條件的企業給予一次性最高50萬元獎勵,對年度限額以上網絡零售額增長達到一定規模的,按網絡零售增長額0.5%給予最高2,500萬元獎勵。
最高80萬資助企業內地參展
展覽是企業拓展內銷重要平台,十條提出支持企業組團參加展會,支持深圳市企業開拓國內市場,對深圳企業組團參加符合條件的市外國內展會的展位費、裝修費配套經貿活動費、承辦費等給予最高80萬元資助;支持企業打造國貨潮品新品牌,進行外引內培,在消費電子、時尚服飾、黃金珠寶、鐘錶眼鏡美顏美妝、食品餐飲等細分領域引進和培育一批瞪羚品牌,打造國貨「潮品」,支持品牌跨領域、跨行業合作推出聯名商品,打造一批深圳「城市限定」「城市聯名」商品,持續組織推選一批新潮個性的深圳手信。
緩企業壓力為談判爭取時間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十條舉措有利於減輕外貿企業經營壓力,為未來中美展開貿易談判打下堅實的基礎,可以為內地爭取更多時間。但是國內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出口企業一方面要拓展銷售渠道,還要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競爭中取勝。
內地知名財經人士李大霄表示,對於外貿企業,十條是很好的趨勢應對舉措和策略,通過出口和內銷兩條腿走路,可以緩解銷售的壓力。不過,企業在內銷服務的對象上要做一些調整,包括產品的適應性、款式等需要作一些變化。而京東、阿里也推出幫助外貿企業轉內銷,也是非常重要的幫扶渠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