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細閱機構的宣傳單張。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參加者掃描二維碼,在網上瀏覽機構的資訊。 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專家指美掀貿易戰成「撿漏」良機 建議政府與企業善用資源對接

為響應香港特區政府「八大中心」發展戰略,推動香港建設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2025香港國際人才職業博覽會第一季的金融地產與專業服務專場暨國際人才在港發展機遇與挑戰研討會昨日舉行,近50家來自銀行、保險、地產及專業服務機構參加,提供數千個職位給優才、高才及應屆畢業生應徵,吸引逾3,000名人才到場。香港國際人才職業博覽會組委會主席駱勇表示,美國挑起的貿易戰令不少海外人才回流,作為大部分人才的首選,香港應當抓緊機遇「搶人才」和「留人才」。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茗

昨日舉行的博覽會以「才聚香江,智創未來,職等你來」為主題,根據「八大中心」的多個行業分四季舉辦。除了昨日的金融地產與專業服務等行業專場外,第⼆季為科技與創新行業專場,第三季是物流航運貿易及電商等行業專場,第四季則為文化創意與教育等行業專場。第四季專場將在會展中心舉辦,屆時會有兩層招聘展供人才選擇。

駱勇表示,在現時經濟欠佳的大環境下,拓展業務是企業一個重要需求。目前來港的人才中,大部分具備內地及海外背景,其國際化視野及經驗能有效協助企業開拓香港以外的市場,企業應學會運用人才的優勢,更迅速拓展業務。

美國挑起的貿易戰令不少海外人才回流,駱勇表示,目前明顯的趨勢是,回流的海外人才大部分會以香港作為首選居住地,故香港應當抓緊機遇「搶人才」和「留人才」,建議特區政府與企業資源對接,透過政府的支持和企業的平台,舉辦人才相關的中小型活動或研討會,以留住人才及協助人才在港扎根。

國際調解市場需求大

參與博覽會的國際爭議解決及專業談判研究院代表吳小姐表示,內地重點發展調解服務,香港在民事訴訟前亦需要經過調解,加上國際調解院今年會在灣仔開幕,足以證明市場需求龐大。

她介紹,成為調解員需三年以上工作經驗,完成指定課程並通過考核,具備一定專業能力和興趣特質後可在該領域發展。同時,調解員以自由人為主,收入主要根據工作經驗和資歷決定,初入行因要跟師父學習故收入較低,經驗豐富者在處理諸如國際商事等大型個案時則按一定比例抽成。由於行業需求大且吸引,故博覽會開幕不久已有人才到場了解。

吳小姐表示,今次貿易戰所導致的合約糾紛,並非是一方不履行合約,而是關稅導致價格變化,「雙方都十分理解這是一個政治問題」,但相信在關稅被提高後,調解個案會有一定的提升。

資深金融從業員:新興領域正上升

擁有碩士學歷及八年金融行業工作經驗的丁先生到場了解博覽會提供的職位。他表示,自己是出於家庭原因選擇來港,期望在金融行業繼續深耕。

對香港金融行業的發展前景,他持樂觀態度,認為傳統金融領域雖有所下滑,但新興領域正在上升,「這是一個交替的過程」,例如金融科技、數字貨幣、虛擬銀行、區塊鏈等正在蓬勃發展,具有巨大潛力,故他有意向在這方面發展。

丁先生坦言,語言是自己求職時所面對的首要難題。這是他首次在港求職,與內地不同的是,活動現場較少直接收取簡歷,更多是僱主提供崗位信息,讓求職者後續自行申請,缺少與面試官直接交流的機會。

生物醫學碩士生:考慮金融和專業服務業

正在港就讀生物醫學碩士課程的麥小姐透露,她參加博覽會是想了解就業市場動向,儘管尚未確定目標崗位,但考慮到專業的相關性,故會將金融和專業服務行業納入考慮範圍內。她表示,了解到應屆畢業生起薪約在兩萬元左右,自己亦對該薪酬表示認可,在激烈的就業環境下,希望先積累工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