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盧靜怡 廣州報道)正在廣州舉行的以「品質家居」為主題的第137屆廣交會第二期中,琳琅滿目的陶瓷製品吸引了全球採購商關注,從日用陶瓷、工藝陶瓷,到建材衞浴展區,到處人聲鼎沸,展品前站滿了專注了解產品的採購商。如今的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瓷磚、衞浴潔具的生產國和出口國。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發現,面對美國掀起關稅戰,內地陶瓷企業透過引入智能設備、與高校合作研發新材料、推出可回收利用白瓷等技術,「智」取全球高端市場訂單。部分陶瓷企業甚至已經將產品線開拓到防彈衣材料、納米芯片探針等前沿領域,一改陶瓷僅僅是傳統手工製品的形象。
創新技術利潤高 貿戰影響不大
青花瓷碗碟、鑲着金邊的中東風情杯碟、融入西方聖誕色彩的杯碟燭台等陶瓷製品,在燈下閃閃發光。 廣東四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展位上,多款杯碟套裝吸引了海外採購商前來拍照。「美國關稅戰對我們影響不算大,除了因為美國市場佔比不高外,還因為我們有獨家專利技術,行業內率先實現了廢瓷回收再造,生產成本和技術含量都很高,利潤也高。」公司銷售經理蔡懌沔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公司每年海外銷售額達到數億元人民幣規模,他們亦捨得投入資金到技術創新。
「廣東潮州是中國有名的陶瓷重鎮,目前潮洲地區也只有我們做到這樣的技術。」蔡懌沔說,公司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智能化改造,採用大截面隧道窯工藝,使陶瓷成品色澤絢麗、表面具金屬質感,同時單位能耗降低至國標55.28%,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她介紹,在新設備和全自動智能生產線加持下,陶瓷的生產效率提升2.5倍,產品損耗率大幅下降。
與高校合作 研發防彈衣陶瓷材料
廣西三環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則將傳統陶瓷技術推向了更高端應用。銷售經理梁豫峰透露,公司研發投入佔年營收的18%至20%,巨額的研發投入亦帶來了質的飛躍。他表示,該集團與清華大學合作開發出基於陶瓷的新型拉曼光譜芯片和電化學傳感器。「我們研發的納米陶瓷探針能搭載在手機芯片、電路板中,實現對微量元素的精準識別。這些納米陶瓷芯片探針,還可以應用到機場安檢系統裏,為我們打開了一片新市場。」
更讓香港文匯報記者驚奇的是,陶瓷給人的印象往往是矜貴的易碎品,而他們公司的陶瓷已經進入「下一個階段」。「我們已經研發出應用於防彈衣的超硬陶瓷板材料,融入新材料的陶瓷,不僅高硬度、輕量化,還耐衝擊,可以鑲嵌到防彈衣內部。」梁豫峰說,他們的目標是透過技術投入,將對手遠遠甩在身後,利用時間差和技術壁壘實現利潤增長。
一企業訂單排到七八月
「美國市場佔我們出口訂單的二至三成,關稅戰是有一定影響,但我們有信心,因為這只是暫時的。」松發陶瓷國際銷售部副經理蔡新表示,他們已經迅速轉向開拓其他海外市場,保持了出口規模的穩定。「中國陶瓷出口的供應鏈完整,生產技術成熟,穩定性高,這是其他國家無法取代的。」蔡新說。
「本來單子就做不完,美國那邊停了,我們就騰出手做其他市場。」福建德化東華陶瓷有限公司負責人鄭福德笑着說,目前訂單已排到七八月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