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健怡)在關稅戰下,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面臨什麼樣的機遇與挑戰?香港金融管理局副總裁陳維民昨日出席「機遇香港」主題採訪活動時表示,儘管近期全球貿易環境波動,香港金融體系仍展現出強大韌性,持續發揮聯通內地與國際市場的樞紐作用,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陳維民表示,過去三周,關稅戰對香港金融市場造成了一些波動,但總體市場運作順暢,股市交易沒有出現異常情況,港元的流動性亦非常充足,甚至近期港元兌美元匯率稍為走強。
「香港金融市場『穩壓器』作用凸顯。」陳維民表示,自去年9月以來,恒生指數累計上漲約15%,日均成交額超千億港元,境外資金持續流入,反映國際投資者對香港及內地經濟前景的信心。
優化金融基建 抵禦外部風險
對中美貿易摩擦可能對香港供應鏈的長期影響,陳維民強調,金管局與香港證監會已建立聯合監測機制,實時跟蹤市場動態,重點保障貿易、運輸等行業的信貸支持,「短期波動不改香港金融業長期向好的基本面。」香港正通過優化金融基建、拓展多元市場,以增強抵禦外部風險能力。
被問到如何加強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他認為可支持銀行貿易融資,幫助內地企業走出去。香港近年已投放更多精力在走廊經濟,在內地與東盟、中東及其他「一帶一路」國家進行貿易及投資時,香港能從中發揮積極作用,提供融資及促進人民幣使用。
香港在促進區域資本互聯互通方面已取得不少新進展,目前,超過2,600家內地企業在港設立機構,其中730家將香港作為區域總部,成為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平台。陳維民介紹,香港與內地金融合作持續深化,跨境支付系統「轉數快」預計2025年年中實現與內地快速支付系統互聯,屆時粵港澳居民可通過手機號碼完成小額跨境匯款;離岸人民幣市場建設穩步推進,香港人民幣存款規模佔全球總量近60%,衍生品類型不斷豐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