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逾200人交流會商航運業持續發展 梁振英:港要與內地臨近港口實現互補
香港航商總會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清潔能源供應鏈交流會」昨日(23日)舉行。交流會匯聚超過200名來自香港、內地及海外航運產業鏈的代表,共同探討航運業的可持續發展。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航商總會創始會員及榮譽顧問梁振英在開幕致辭時表示,清潔能源關乎香港的經濟增長和轉型,香港與內地臨近港口要將潛在競爭轉化為合作,實現互補發展。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致辭時透露,特區政府將於今年年中發布《綠色甲醇加注工作守則》,並預計今年內完成數碼港口社區系統的開發,未來將與內地及國際港口對接,實現無紙化數據傳輸。 ●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恬恬
是次交流會匯聚來自政府、船東、港口企業、能源公司、科技公司等的專家和學者,共同探討航運業可持續發展的三大關鍵領域:替代燃料、電氣化及綠色走廊,包括行業資訊分享、聚焦討論環節。會議分享了國際海事組織(IMO)的最新政策及發展,香港綠色航運轉型的挑戰和建議等內容,多位嘉賓並就推動清潔能源解決方案所需的技術、基礎設施及政策條件等方面進行探討。
港須積極轉型走高增值路線
梁振英於開幕致辭時表示,香港港口和航運業的發展與國家發展緊密相連,「十二五」規劃中已明確支持提升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這代表香港要積極轉型,走高增值路線。
「清潔能源是一條可行之路,這不僅僅是環境和健康問題,也關係到香港的經濟增長和轉型。」他表示,近年來深圳前海、廣州南沙都成為粵港合作的重要平台,將潛在競爭轉化為合作、互補發展是實現轉型的有效方式,「潔淨能源是未來的關鍵,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能成為供應鏈重要一環。」他呼籲學術界與業界加強研究和合作,香港與內地保持定期對話,以共享豐碩成果。
陳美寶表示,香港正加速發展綠色船用燃料供應鏈,並從政策規劃、生態系統建設、人才培育等多方面發力。特區政府去年11月頒布《綠色船用燃料加注行動綱領》,明確提出五大策略及十項行動措施,包括推動港口自動化、鼓勵創新技術應用等,並計劃於2030年前,把貨櫃碼頭碳排放量較2021年減少30%。
同時,香港正積極構建綠色船用燃料生態系統,目前已成功開展三項商業化的液化天然氣船用燃料加注,反映航運業對香港在綠色航運燃料加注這一領域的信心。為進一步擴大市場,政府將於今年年中推出《綠色甲醇加注守則》。
她強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成熟的資本市場、普通法制度及資金自由流動優勢,有利於建成綠色船用燃料交易平台。
為提升競爭力,香港將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及內地其他省市合作,建立涵蓋燃料供應、運輸、技術交流及人才培訓的完整供應鏈。海事處已成立專責小組,為綠色航運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而綠色航運方面的專才,最近也被納入香港特區政府的人才清單以吸引全球業界參與。
與各地港口對接 實現無紙化數據傳輸
陳美寶表示,特區政府已於上月獲得立法會撥款,預計將與今年內完成數碼港口社區系統的開發,為業界提供更方便、準確、可溯源的實時貨物追蹤服務,未來將與內地及國際港口對接,實現無紙化數據傳輸,提升貨運效率及透明度。
香港航商總會創始會員及首任主席趙式慶致辭時表示,隨着國際海事組織的會議訂下標誌性減碳框架、「香港海運港口發展局」的設立,期待政府和業界未來在綠色走廊、電氣化和替代能源各範疇有更深化和到位的合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