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倪巍晨 上海報道)《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進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行動方案》(下稱「方案」)在重點舉措中特別提及「促進人民幣跨境使用」,明確要依託上海構建促進人民幣全球循環使用的貿易投資服務體系,促進人民幣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使用。有專家分析指,隨着中美關稅戰升級,全球加快「去美元化」,令本幣直接結算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現實需求,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將迎來歷史新機遇,建議內地可循四方面發力,以更好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使用。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鄧宇留意到,受惠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近年人民幣跨境使用範圍更廣,接受度和便利性也更高。他認為,方案提到「促進人民幣跨境使用」有很強政策導向,可充分對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各類跨境貿易結算、跨境人民幣投融資服務需求,助力沿線國家更好使用人民幣結算,便利金融機構開展投融資服務,從而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他亦建議完善人民幣跨境使用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如完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功能,同時進一步深化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合作推廣,拓展更多使用場景等。

內地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方案出台與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緊密相關,他建議內地可從四方面發力,以更好推動人民幣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及中東等新興市場的使用。一是與更多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中東地區國家央行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積極推動「以本幣或人民幣結算」的雙邊貿易和投資;二是在重點國家設立人民幣清算行,或指定當地銀行作為人民幣結算機構,便利當地企業、居民獲得人民幣服務;三是,大力鼓勵中資金融機構在上述地區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人民幣貿易融資和出口信用保險服務,降低企業使用人民幣的風險;四是,建議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新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中,積極推廣使用人民幣開展投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