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入駐上海自貿試驗區的南洋商業銀行(中國)。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倪巍晨 上海報道)內地多部門昨聯合印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進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行動方案》(下稱「方案」),有受訪專家認為,方案雖未提及香港國金中心地位,但從國家賦予兩大中心的戰略定位看,滬港在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助推人民幣「走出去」方面,可以各展所長、開展更多互補性合作。亦有分析認為,香港加強與上海國金中心的合作,不僅有助於鞏固和提升香港金融中心的全球影響力,更可按中央要求服務國家金融戰略發展大局,未來一定大有作為。

可催生更多創新性業務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鄧宇表示,從國家賦予滬港兩大國金中心「高水平對外開放」戰略任務看,上海要高質量建設「五個中心」,香港則要鞏固提升「三個中心、一個高地」,未來滬港可圍繞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科創等,在合作體制機制方面創新發力。他亦提到,滬港合作會議機制運行已逾20年,去年兩地簽署《滬港合作會議第六次會議備忘錄》,明確將促進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互動。他建議,通過加強滬港全方位協同,實現兩地優勢互補、強強聯合,鞏固和提升兩大國金中心國際影響力,這將為滬港金融市場、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等,催生更多創新性業務。

鄧宇又指,持續深化「互聯互通」機制方面,兩地可深入推進「債券通」、「互換通」、「跨境理財通」,以及ETF等試點業務擴容,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圍繞構建兩地跨境財富管理創造政策便利。深化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合作方面,未來可強化上海科創板與香港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服務科技企業「出海」或「A+H」上市,攜手提升股權投資市場活躍度。至於離岸貿易、綠色航運、黃金交易中心、貨幣橋項目等新領域,兩地也有更多拓展合作空間,他建議兩地金融業界協作研究配套跨境離岸貿易金融產品,以至上海的「絲路電商」和香港的跨境電商物流中心建設均有合作機會。

合作助力人民幣「走出去」

內地經濟學家宋清輝分析指,就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助力人民幣「走出去」方面,滬港可以各展所長,因上海側重於服務內地實體經濟,是人民幣在岸中心和國際金融資產交易中心,而香港擁有高度國際化的金融體系、成熟的法律環境和廣泛的國際聯繫,是重要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和國際資本進入內地的主通道。他亦認為,香港應持續發揮獨特的「超級聯繫人」作用,成為國際投資者進入內地金融市場的主通道,及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同時,香港可作為國家金融創新「試驗田」,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先行先試一些新的金融產品、業務和技術,憑借其成熟的法律和監管體系,一定程度上作為內地金融體系的「防火牆」,隔離外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