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復活節假期和周末,供應中東、土耳其、意大利、印度、西藏、黎巴嫩等地菜式的香港首個戶外清真美食節吸引眾多市民和遊客到場大快朵頤。多位市民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希望香港能進一步完善穆斯林友善環境,如增設穆斯林導航處、打造「清真一條街」等,以吸引更多國際旅客。

回教徒K女士購買了清真的糉子。她坦言,香港的清真食品選擇有限,自家許多食品都是自行製作或從內地購買,「內地市場成熟,像清真牛肉乾這類特色產品,香港幾乎找不到。」

她認為,近來中東遊客增多,但配套仍顯不足。她建議參考泰國曼谷的「清真一條街」模式,集中發展特色清真美食區,「這不僅能滿足本地穆斯林需求,更能吸引中東高消費遊客,提升香港旅遊競爭力。」

香港市民劉小姐和林小姐在現場買了土耳其麵包。她們認同香港應加強推廣穆斯林文化,「許多人對清真食品存在誤解,其實這代表嚴格的食材標準,我們選擇時更放心。」

她們平時會主動尋找清真認證餐廳,認為特區政府若能透過宣傳活動或文化節,向公眾普及清真飲食文化,將有助消除隔閡、促進多元共融。

工程師倡商場等增穆斯林導航處

去年底剛移居香港的馬來西亞化學工程師Arif正在品嘗烤肉串。他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初到香港時,他苦於尋找清真餐廳和祈禱室,後來透過谷歌地圖自製清單,發現全港竟有逾150家清真認證場所,「其實資源比想像中豐富,但缺乏明確標示。」

為此,Arif建議在商場、交通樞紐增設穆斯林導航處,即時指引祈禱室與清真餐廳位置,並倡議特區政府建立統一目錄,「像旅遊景點地圖那樣,讓資訊一目了然。」

Arif又大讚香港的自然風光與便捷交通,相信若能強化清真標識,將成為吸引穆斯林遊客的關鍵優勢。

●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恬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