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訴專員公署昨日宣布完成就特區政府對建造業職業安全及健康監管的主動調查行動,揭露有多名合資格人士未進行妥善檢查便預簽安全確認文件,違法承建商的定罪刑罰過輕及紀律處分過程冗長等問題,反映建造業存在嚴重監管漏洞。生命無價,安全至上。特區政府必須堅持工業「零意外」的原則,持續完善監管制度,加強執法檢控,提高罰則增強阻嚇,增設舉報機制等多管齊下,保障工人安全;更應起帶頭示範作用,繼續優化工務工程標書評審制度,提高工地安全表現分數佔比,展示維護「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決心和態度。
近年建造業工程屢有發生致命工業意外,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在2018年至2023年6年間,建造業共發生108宗致命工業意外,佔所有行業發生的致命工業意外超過八成。申訴專員公署昨日公布主動調查建造業職安健監管情況報告,並向勞工處、屋宇署及發展局提出共40項主要改善建議。對於公署指出的問題和建議,特區政府有關部門必須積極跟進落實,確保工友安全。
對有高風險作業的合資格人士長期敷衍塞責,甚至預簽安全確認文件、偽造檢查記錄,這種罔顧工人生命安全、視法例如無物的行為,當局應盡快實行公署建議,在引入電子平台強制上傳檢查記錄的基礎上,進一步要求上傳照片、定位及時間戳記等標識,以確保檢查的真實性,方便監察及適時抽查,避免淪為「紙面安全」;參考現行的詐騙罪及偽造文書罪,推動修例加強刑事罰則,包括提高罰款及監禁刑期,並按情節嚴重性處予停牌甚至「釘牌」,以及提高對失職人員的檢控效率,以加強阻嚇作用,提高把關者盡責意識,杜絕弄虛作假。
針對有資方代表反映進行檢查的合資格人士人手不足、培訓不夠和成本等問題,當局應保持密切溝通並參考意見,例如放寬合資格人士的門檻,培訓註冊工程師等級以下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簡單檢查工作,使資方在安全、人手和成本之間維持良好平衡。對於有勞方代表指出,工人因擔心失去「飯碗」而不敢舉報違規情況,當局應優化舉報渠道,包括設立專門、保密的舉報機制,並立法禁止僱主報復舉報者。
值得注意的是,公署報告顯示,特區政府工務工程的工地安全表現顯然較整體建造業為佳,肯定了有關部門監管之功,惟報告亦指出,在多個涉及致命工業意外的項目中,中標者在與工地安全相關的分項表現較弱,甚至在所有投標者之中排行最後。當局去年引入安全紀錄加減分機制是一進步,長遠應持續檢討工務工程標書評審制度,積極務實提高工地安全評分的佔比,以充分反映投標者過往的工地安全表現,確保只有安全表現水平達到嚴格標準的承建商才能夠投得項目,為業界樹立良好典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