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經濟學家連平:幣策財策協同發力 加碼逆周期調節力度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訛詐」致全球金融市場巨震。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認為,中國需採取強有力的「兩手」,應對貿易摩擦可能帶來的負面衝擊。除了堅持改革開放,積極支持外貿企業拓展多元化市場,更應將擴大內需作為拉動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內生性動能。有必要再度加碼逆周期調節力度,提高宏觀政策的前瞻性、針對性與有效性。穩定資本市場上,他建議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進一步協同發力,短期內可考慮降準0.5個百分點及降息0.2個百分點以增加市場流動性;增加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額度、定向支持中央匯金的專項再貸款額度等作為股市直接「彈藥」。此外,加快債券發行與資金使用效率,形成擴大內需的實際政策效果,為金融市場穩定發展提供堅實可靠的經濟基礎。●香港文匯報記者章蘿蘭 上海報道
連平表示,自美國對華加徵高額關稅之後,金融市場波動明顯增大,央行、中央匯金、金融監管總局等相繼採取一系列舉措以穩定資本市場,改善預期,如中央匯金持續增持ETF、金監總局調整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央企增持或回購股票、社保基金增持股票等等,有效對沖了關稅加徵所帶來的衝擊。由於貿易戰仍未有暫緩跡象,為保障股市平穩運行,連平強調,相關政策還應進一步協同發力。
短期內降準降息增流動性供給
連平建議:「短期(3個月)內,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可考慮降準0.5個百分點、降息0.2個百分點以上,以增加市場流動性供給、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支持金融機構、央企、民營上市公司、社保基金等各類機構持續增持股票,穩定市場情緒。央行亦可考慮加大公開市場操作、重啟國債交易或開始增持股指ETF,加大流動性的直接投放。」
另外,在結構性工具方面,連平認為,可下調各類再貸款利率0.5個百分點。有必要增加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額度,加強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的考核機制。增加1,000億元以上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額度,為金融機構、上市公司及其股東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加大對股票市場的支持力度,穩住股市。如該兩項工具額度使用率較高,可考慮再行增加額度。
向匯金公司提供充足流動性
連平特別提到,可安排2萬億元額度的專項再貸款向中央匯金公司提供充足流動性,支持其加大投資規模,更好發揮「平準基金」功能,切實保障和穩定股市。目前中央匯金管理的國有金融資本規模已超過6.4萬億元,直接持股的金融機構數量超過23家,母公司中投公司資產已超過9萬億元,具較強的融資擔保能力。央行安排2萬億元專項再貸款定向支持中央匯金補充流動性,或可用其所持有的股權、政府債券、ETF等各類金融資產或不動產權進行質押融資,資金用於增持各類市場風格的ETF,促進股市健康發展,以後視需要可進一步增加。
他還認為,應該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快債券發行與資金使用效率,落實好現有各項穩增長措施,盡快形成擴大內需的實際政策效果,為金融市場穩定發展提供堅實可靠的經濟基礎與較為樂觀的未來預期。必要時可考慮增加發行2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其中1萬億元用於追加「兩重」、「兩新」、基建等已有舉措,加大對擴大投資、促進消費、穩定外貿的財政支持力度,給予市場有力的政策信號。
以5000億元成立穩外貿基金
連平進一步解釋說:「5,000億元可用於成立穩外貿發展基金,引入商業銀行、信託、基金、實體經濟上市企業等機構投資,帶動超過2萬億元社會資本參與股權類與債權類投資,專項支持廣東、浙江、江蘇、山東、上海、福建等出口大省的優質外貿企業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為其提供中長期流動性支持,保障外貿企業與相關製造業企業生產經營。另外5,000億元資金可用於支持減稅降費及退稅政策,重點支持機電產品、電子產品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車、光伏、紡織品和服裝、家居和傢具用品等製造企業及其上下游企業,提高增值稅與消費稅退稅率,優化審批流程、提升退稅效率,減輕外貿企業稅負,降低相關企業成本。」
連平建議八方面加碼逆周期調節
1、加快落實各項政策措施,盡快形成擴大內需的實際政策效果。
2、增加發行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超長期特別國債,降低國際貿易摩擦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負面衝擊。
3、「前重後輕」地安排「6+4」化債資源,引導金融機構配合地方政府合力舉債、妥善化債。
4、 第二、三季度分別降準0.5個百分點,釋放超過2萬億元流動性;重啟國債公開市場買賣操作,直接向金融市場投放5,000億元流動性。
5、第二、三季度調降政策利率0.5個百分點,推動商業銀行LPR下調0.5個百分點以上。
6、降低專項再貸款利率0.5個百分點,增加支持股票市場發展的兩項結構性工具額度,考慮設立3,000億元穩外貿專項再貸款。
7、央行設立2萬億元額度專項再貸款,向中央匯金公司提供充足流動性,支持其發揮「平準基金」功能穩定股市;央行也可嘗試直接增持股指ETF等資產。
8、央行做好人民幣匯率預期管理,引導機構調整投資策略,增強對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容忍度。
香港文匯報記者章蘿蘭 整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