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樾丞素有「鐵筆聖手」之譽,篆刻「開國大印」。受訪者供圖
●《張樾丞印存》收錄民國各界名流常用之印千餘方,為印學創作提供典範啟示。 受訪者供圖

4月9日,「鐵筆千秋——張樾丞篆刻藝術研討會」在浙江杭州西泠印社孤山社址舉行,同期《張樾丞印存》新書首發。此書收錄了民國時期各界名流常用之印千餘方,不僅為印學創作提供典範啟示,也為近代社會史的研究和藝術品收藏鑒定提供了實物佐證。

張樾丞(1883—1961),名福蔭,字樾丞,河北邢台新河縣人。他勤於鑽研印藝,師古而不泥古,勇於創新,刀法遒勁圓潤,獨具神韻。治印講求布局、章法端莊大方,印文則兼善各體,六書無一不精,善戰國古璽、秦漢印章。素有「鐵筆聖手」、「銅刻聖手」之譽。

弱冠之年他即開設名聞南北的同古堂,懸潤治印。1908年,他為梁啟超刻製「龍飛虎臥」印而一舉成名,至民國時已聲名大噪,各界名流都不惜重金,以得到他的印章為重。溥儀、載濤、載澤、徐世昌、康有為、魯迅、張大千等均存有他所刻治的印章,張樾丞一生刻治的印章堪為「半部民國人物譜」。

1949年6月,張樾丞受邀鐫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在接受治印任務後,他設計了四張印樣,分別為隸、宋、漢篆、秦篆四種字體,最後由毛澤東選定為細明體印樣。目前,這枚印面邊長9厘米、章體厚2.5厘米、柄長10.9厘米,銅胎鑄字的「開國大印」已作為國家一級文物,展出於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

據悉,此次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和中國電力出版社聯袂出版發行的《張樾丞印存》,是其孫張國維歷時數年,不懈搜集祖父作品,在《士一居印存》的基礎上重新編印。「說到祖父的藝術成就,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就是1934年出版的《士一居印存》。」張國維介紹,《士一居印存》在三十年代首發後,自八十年代開始陸續複製出版。而此次出版的《張樾丞印存》在前幾版《士一居印存》基礎上,增加了社會出版物有明確記載的張樾丞所刻印章。

「比如在魯迅日記中有明確記載為同古堂張樾丞刻治的,摘錄了二三方。同時將原本印存中屬於同一人的印章這次也做了集中,便於讓讀者看得更清楚。」張國維表示,希望通過這本印集,讓更多讀者看到張樾丞的藝術世界,熱愛印章篆刻藝術。

「《士一居印存》收納了張樾丞先生從晚清至20世紀三十年代的作品,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他兼收並蓄、推陳出新的藝術風格。而且印存中包含眾多各界名流的印鑒,為我們了解20世紀前半葉的文人文化打開了一扇窗口。」西泠印社出版社總經理來曉平表示,「此次推出的《張樾丞印存》在《士一居印存》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擴充,新增的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作品,讓張樾丞先生的藝術發展脈絡更為完整。」●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