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中新網及記者蘇榕蓉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9日宣布暫緩90天施行新關稅政策,雖然看似給台灣地區的經濟帶來一絲喘息之機,實則仍暗藏玄機。島內輿論對此反應複雜,擔憂台灣地區終究難逃被美國薅關稅羊毛的命運。島內業界人士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表示,這次的關稅危機也給了台灣地區重新盤點外貿的機會,應正視對美貿易的調整,同時也呼籲民進黨當局與其談對美投資,不如爭取大陸市場,如開放陸客赴台拓展觀光收入等。唯有兩岸關係改善,島內經濟問題、民生困境才能找到解決的出路。
美國得克薩斯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在談及特朗普欲對台灣加徵32%關稅的問題時對BBC中文網表示,台灣地區的經濟以出口貿易為導向,32%關稅對台影響「非常嚴峻」。有台經濟官員也不得不承認關稅對台灣經濟的「嚴峻影響」,坦言「(台灣地區)今年經濟增長率『保3』可能會有問題」。
特朗普一直對台積電虎視眈眈,他曾宣稱,如果台積電不在美國建廠,就要面臨最高「100%關稅」。這些表態讓島內半導體產業人心惶惶,島內民眾擔心的「台積電變『美積電』」恐並非危言聳聽。
面對這些危機,賴清德的言行更加劇島內各界擔憂。他先是拋出包括擴大對美採購、加大對美投資的所謂「五大策略」,揚言要和美國「從零關稅談起」,接着又在美國媒體投書「輸誠」討好美國,島內輿論毫不留情地將其這些做法稱為「未談判先投降」。
電腦服務器兩大產品首當其衝
BBC中文網援引台經濟部門相關數據,2024年,台灣地區對美出口量排名第一的是包括電腦、服務器在內的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件,佔比超過46%,金額達514.94億美元。在美對台高關稅陰霾的籠罩下,這些產品的出口首當其衝,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台灣「中時新聞網」稱,受衝擊的不只是高科技,許多台灣中小企業也都遭殃。有些產品利潤才約10%,若被加徵32%重稅,則「根本活不下去」。
從台灣各縣市公布的信息來看,以台北市為例,受衝擊產業大約2,800家、營業額影響約9,200億元新台幣,佔台北市總體營業額的5%。據台灣「中時新聞網」消息,「已經聽到有當地廠商的訂單被客戶暫停、撤單,接下來可能有輪休、無薪假,甚至裁員的可能。」
台鯛銷路只有陸市場才能挽救
台灣彰化縣一織襪廠相關負責人許先生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工廠已經開始準備人事精簡,包含無薪假。有不少美國客戶提出希望工廠能分擔一半關稅,「實在無法答應」,因為襪子的供應價格已經被壓到底了。許先生進一步解釋,實際成交價格非常接近成本,增加這點成本,有很大可能要倒貼錢。對於彰化紡織出口中小企業而言,美國關稅如今已經成為「難以承受之重」。
台灣高雄阿蓮區養殖戶飼養的台灣鯛九成以上都銷往美國。黃姓漁民表示,很擔憂高度依賴外銷產業的台灣鯛產業,會因美國關稅導致產銷失調,價格崩跌。該漁民直言,台當局對養殖漁業發展的總體策略及市場開發遠落後於產業需求,最應該做的就是協助漁民及產業團體營銷、開拓市場,避免過度依賴美國單一市場。現在台灣鯛產業面臨貿易打擊,大家都束手無策。恢復銷路的願景,只有大陸市場才能挽救。
籲開放陸客赴台遊 拓觀光收入
台灣自媒體人許陳品向香港文匯報指出,兩岸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簽訂多年,只要在此架構上持續深化、依實際情況隨時進行調整負面清單,形成產業互補甚至是融入大陸經濟內循環中,都能使台灣改善現下的困境,從而發展經濟民生。
許陳品還呼籲民進黨能夠回到改善兩岸關係、拓展大陸市場的道路上,如開放大陸遊客赴台拓展觀光收入,才能在「關稅戰」時期減少對台灣的衝擊並惠及民生。
台灣「一帶一路」經貿促進協會理事長譚世坪亦認為,面對新的形勢和新的挑戰,兩岸需要在經濟創新、產業轉型升級、企業互利共生上,探討找出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形塑兩岸合作新模式。兩岸企業應攜手走出去,特別是推動「一帶一路」,共拓海外市場的空間。
斥賴不顧台民眾 忙搞政治鬥爭
島內不少輿論都呼籲民進黨當局與大陸改善兩岸關係,重啟兩岸正常合作交流。台北市青年聯合會理事長陳建維在島內媒體撰文批評賴清德外交的「跪式戰略」,斥責他應該回頭是岸,重視兩岸經貿、重啟正常交流。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也批評,民進黨嚴重誤判美國的關稅風暴,不顧台灣老百姓,只忙着在島內搞政治鬥爭,並呼籲賴當局,至少先穩定兩岸局勢,再面對美國人的「當頭棒喝」。
島內輿論
台灣《聯合報》社論:賴清德的「五大策略」再次出現「談判前奉送籌碼」的荒謬邏輯,明明主張爭取「零關稅」,卻先承諾擴大對美投資,所有產業都可加碼投資美國。底牌都掀光了,還能用什麼條件爭取「零關稅」?
台灣青年聯合會理事長何溢誠:賴清德成立所謂「台灣投資美國隊」,這一行為無疑是在加速掏空台灣。
台灣《中國時報》社論:兩岸之間政治、軍事對峙雖然仍處在高位,但大陸對台經貿並未落井下石。近一段時間,大陸未進一步對台灣地區的水果和涉嫌傾銷產品採取針對性行動,令台企和島內農民安心不少。
台灣大學前校長管中閔:台灣只有改變兩岸關係,才可能改變「對美關係」。
●中新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