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荷李活道下的士,諸多上山的階梯,香港摩羅街(嚤囉街),一百多年前,數十名印度人聚居在附近一帶做小商販,吸引大批印度水手、駐港英軍的印度士兵到此購買家鄉貨,港英政府順勢將此地段拍賣,供印度人使用,當年印度水手與士兵在此聚集擺賣貨品,香港人把印度人稱為「嚤囉」,由此得名,這是舊時舊稱,保留下來不過是記錄歷史。摩羅街亦稱「貓街」(Cat Street),傳聞這裏有店家賣俗稱為「老鼠貨」的賊贓,所以會叫買老鼠貨的人,像貓。

從美國來的侄兒,邀我們來這裏吃飯。我在香港話劇團做了8年,這條道路就近在身旁,從來沒有上石階來過這條有名的街,自然不熟悉,上上下下找了很久,終於看見了「摩」(Mora),進門只見裝修雅致企理,女侍應很斯文,操流利英文,米芝蓮二星餐廳大廚主理,還是位妙齡女士,2024年獲得星級殊榮。「摩」標榜以大豆為核心,豆腐是香港廠房自己製造,豆腐合中國人胃口,又是外國人的稀罕,而用的是法式風格料理,三者融合,中西合璧,真是地道香港風情。侄兒點的是套餐,看看周圍都叫這一款,可見已包括眾多特色。

先敬了水果茶,淡淡的清香,精巧的豆腐皮撻配3種番茄是前菜,之後就是標牌的豆乳雞湯鮑魚烏冬,也曾經使用過龍蝦,湯頭充滿豆乳香和鮑魚鮮,幾片鮑魚配得恰好,口感柔滑的日本烏冬,鮮、香、滑。主菜是三黃雞配麻婆豆腐,麻婆不太夠味,可能是照顧到港人西人少吃辣吧,還可選另一道帶子配豆醬蜆汁沙巴翁。沙巴翁來自意大利,以蛋黃、糖、甜酒調成濃汁,有小小酸,這家餐館幾乎不用蛋、芝士、奶油,都是由豆腐代替,不說真還吃不出來,主食是雜菌炒飯,一點不油,我這個少吃飯的人,都吃完一小碗,甜品是豆腐做的冰淇淋配上栗子蓉。中午客人不算多,以遊客為主,說是晚間常常滿座,看下周圍,女士居多,適合想吃味道又怕肥的小姐們。出了餐館下石階,馬上看見大茶樓,滿滿的人,香港人還是離不了飲茶。

我倒是喜歡這種特別的另式料理,小侄兒是這方面的能手,會從網上覓食,才找到這家料理。說起小侄兒,比菜品更潮流,他在美國做公務員,馬斯克配合特朗普大幅縮減開支,裁減政府工作人員,團隊裁撤約十萬公務員,他無辜被列在裁減之列,集體上訴得直,本來就是無妄之災,目前正等待下一步分曉,作為賠償,有了這一段難得的有薪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