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會合肥市常住人口達1,000.2萬人,首次突破千萬大關,城鎮化率86.38%。圖為合肥舉辦的「合肥請您來」專場招聘會現場。 香港文匯報安徽傳真
●安徽省合肥市城市樓宇景觀。中新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趙臣 合肥報道)3月10日,安徽省統計局發布2024年安徽省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其中,安徽省會合肥市常住人口達1,000.2萬人,首次突破千萬大關,城鎮化率86.38%。由此,合肥市正式成為內地第18個千萬人口大市,並成功晉級內地「雙萬」(GDP超萬億,人口超千萬)城市俱樂部。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合肥市常住人口由2014年的814萬人,增加到2024年的1,000.2萬人。10年間,合肥市常住人口增量達到186.2萬人,這一增長背後是城市新興產業的支撐帶動。

在合肥市常住人口超千萬之前,中國內地共有17座常住人口超千萬城市。此中,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梯隊:重慶、上海、北京、成都等4座城市為第一梯隊,常住人口都超過2,000萬;廣州、深圳為第二梯隊,常住人口超過1,700萬;武漢、天津、西安等11座城市為第三梯隊,常住人口在1,000萬至1,500萬之間。17座千萬人口城市中,除了石家莊、臨沂外,其他15座城市均為GDP超萬億城市,呈現出人口千萬城市與GDP萬億城市高度重合。

安徽省常住人口為6123萬人

數據顯示,2024年末,安徽省常住人口為6,123萬人,居住在城鎮的人口3,831.2萬人,佔總人口的62.57%,同2023年相比,城鎮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上升1.06個百分點。作為省會城市,合肥市城鎮化率達86.38%,居該省首位。

分地區看,合肥、阜陽、宿州的常住人口數居該省前三位。其中,阜陽常住人口數為804.1萬人,宿州常住人口數為522.5萬人。在城鎮化率方面,合肥、蕪湖、馬鞍山的城鎮化率位居該省前三位。其中,蕪湖城鎮化率為75.22%,馬鞍山城鎮化率為74.40%。

經濟總量10年增長超2.5倍

根據香港文匯報記者梳理查詢,合肥市經濟發展從2010年左右加速崛起。其中,2014年至2024年,合肥市GDP實現從0.5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到2024年的1.35萬億元,10年增長超過2.5倍。2020年,合肥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45.72億元,是該市GDP總量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2024年,合肥市GDP位居全國城市第19位,以6.1%的增幅位居萬億GDP城市之首。

與此相對應的是,合肥市常住人口由2014年的814萬人,增加到2024年的1,000.2萬人。10年間,合肥市常住人口增量達到186.2萬人,年均增加18.6萬人。其中,2023年,合肥市人口增量達到了21.9萬,人口增量位居全國第一。而據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合肥市淨流入人口達到13.1萬人,佔淨增常住人口的87.9%。遷移來合肥市人口佔比近九成,正顯示出這座城市對人口的強大吸引力。

新興未來產業成新「名片」

今年24歲的李慶勝,是中國礦業大學計算機專業在讀研究生,計劃畢業後回合肥工作。他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一名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生,對合肥的印象是一座充滿活力與創新精神的城市。合肥市不僅有深厚的科研底蘊,還在新興產業領域展現了強大的發展潛力。無論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還是集成電路,合肥市都在全國乃至全球的範圍內佔據了重要地位。

在很多外界人士和媒體的報道中,「黑馬」「未來的深圳」等,都是形容合肥市近年來經濟和科創產業快速發展的高頻率詞彙。而這背後的邏輯支撐,正是合肥市這些年在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方面取得的成績。

集成電路產業增長30%

2024年,合肥市智能家電「四大件」產量連續16年全國第一,新型顯示產業增長22%、綜合排名全國首位,光伏逆變器產量全球第一,儲能系統市佔率全球第二,集成電路產業增長30%,動態存儲、顯示驅動芯片市佔率全球領先。尤其值得關注的是,2024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車產量達137.6萬輛,增長84.5%,佔全國總產量十分之一以上。

產業的蓬勃發展,直接帶動的就是就業和人才的匯聚。在公布的2024安徽省民營企業吸納就業百強榜中,合肥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等合肥名企均位居前十。

內地常住人口超千萬城市

華東地區:上海、杭州、蘇州、合肥、

臨沂、青島 

大灣區:廣州、深圳、東莞 

華北地區:北京、天津、石家莊 

西南地區:重慶、成都 

西北地區:西安 

中部地區:武漢、長沙、鄭州 

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