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變暖使北極航道的戰略價值與經濟價值急劇攀升。美國早前的「北極國家戰略實施辦法」,明確將北極納入戰略版圖,意圖主導未來能源開採與航運規則。這一布局直指中國「冰上絲綢之路」設想。若美國成功壟斷北極航道,不僅將擠壓中國與俄羅斯的合作空間,更可能重塑環北極經濟圈,推動世界經濟重心北移,形成以美歐為核心的「新環帶」。不過,北極開發涉及複雜的國際法爭議與生態風險,美國的單邊行動恐加劇與俄羅斯、北歐國家的矛盾,甚至觸發新一輪資源冷戰。
縮短亞歐航線四成航程
北極航道由東北航道、西北航道和中央航道三條航道構成。其中東北航道的大部分航段位於俄羅斯北部,從北歐出發,向東穿越北冰洋,經過白令海峽之後到達亞洲的日本、韓國和中國,被航海界稱為連接亞歐的「黃金水道」。西北航道的大部分航段則位於加拿大北部水域,以白令海峽為起點,沿美國阿拉斯加海域向東,穿過加拿大北極群島直到戴維斯海峽。中央航道則是從加拿大邱吉爾港出發,穿過北冰洋高緯度海域,到達俄羅斯摩爾曼斯克港航道。北極航道不僅可縮短亞歐航線40%的航程,北極地區更是蘊藏巨大未開發的傳統能源,被譽為「第二個中東」。
作為北極理事會成員國的俄羅斯,一直希望觀察員國中國參與北極航道(主要是東北航道)開發,早在2017年5月舉行的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俄羅斯總統普京明確指出,「希望中國能把北極航道同『一帶一路』連接起來」。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此也作出積極的回應。同年7月,習近平主席出訪俄羅斯首次正式提出建設「冰上絲綢之路」,共同開展北極航道開發和利用合作。
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絲路智谷研究員院長梁海明認為,北極航道的啟用除可節省全球海運成本之外,更重要的是將有助於開闢新的資源開發。「北極地區油氣資源非常豐富,被譽為「第二個中東」。北極地區未探明的石油儲量達到900億桶,天然氣47萬億立方米,可燃冰440億桶,佔全球30%未被發現的天然氣儲量和13%的石油儲量。此外北極地區的煤炭總儲量至少有1萬億噸,超過全世界已探明煤炭資源總量。再加上北冰洋作為世界平均水深最淺的大洋,其半數以上大陸架水域深度都不超過50米便於能源開採。」美國共和黨主導的「2025計劃」提出打造「全方位戰略能源主導地位」,試圖恢復美國傳統能源產業,減少對中國新能源供應鏈的依賴,「從特朗普最近的發言也可以看出他更喜歡石油、天然氣。」
格陵蘭島對美國具情報價值
剛參加完慕尼黑安全會議回國的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王義桅表示,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與會各國就曾大量討論北極航道、波羅的海等問題。他認為美國意圖染指加拿大和格陵蘭島,除氣候變化導致北極新航線與資源的爭奪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即格陵蘭島作為美國與歐洲的海底光纜接入口,對歐洲國家安全而言舉足輕重。丹麥廣播公司2021年報道,美國情報單位藉由丹麥鋪設的海底電纜與網絡線,可透過歐洲各國政要手機號竊聽所有通話、讀取每封短信,甚至連瀏覽過的網站資料都一清二楚。報道稱被監控對象遍及德國、法國、瑞典與挪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