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源柏樑:設計及技術可供參照 日後再建慳錢省時
由相關醫療工程業界攜手合作建立的負壓隔離病房,原在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高峰期間,被借用至亞博內改裝成社區治療設施應用,為有需要急救危重患者提供場所。儘管如今疫情已去,該病房將功成身退,全面拆除,但該病房的設計及技術則為日後的新發傳染病發揮了參照作用。香港工程師學會前會長、英國醫療工程學會香港分會主席源柏樑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等媒體訪問時表示,若日後再次需要建設相關病房時,建造的金錢成本估計會減少一半以上,而建造時間亦能減少三分之一。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茗
2020年初,新冠疫情席捲全球。源柏樑表示,在得知疫情高發的情況下,內地快速興建火神山投入使用,他在獲得相關啟發的情況下,於同年的2月2日構思負壓隔離病房的草圖,根據香港醫院設計經驗及國際高規格隔離病房的標準,並在後續群策群力,用四個月時間設計兼製造出媲美醫院規格的負壓隔離病房,是為當時的全球首例。
疫情後撤回零碳天地展覽至今
該病房項目曾在2020年8月被徵用作亞博社區治療中心,在為隔離設施使用前進行操作演習,唯至疫情結束仍沒有正式入住病人。而病房在疫情後則撤回至建造業零碳天地作展覽至今。
源柏樑介紹,該病房項目運用「組裝合成」(MiC)及「機電裝備合成法」(MiMEP),內有提供高效的負壓隔離環境等,其特點在於不需要外置大量風喉等的中央空調系統支援,以MiMEP內臟的通風空調自給自足形成所需的空氣流向設計,即讓乾淨空氣流向相對病毒群聚的地方,同時減少病毒群聚的環境的空氣大肆外流,有效防止病毒四散傳播。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負壓隔離病房雖然在疫情期間沒有正式入住病人,但該項目已完成相關操作演習,即模擬病人被運送外出急救,穩定後將其運送至醫院等行為。提前成為下一個新發傳染病的「試點」。這個以貨櫃為單元,每個製作成本約200萬港元,建造周期約為一個月的病房,其方便組裝及拆卸,能立即投入使用。
設計證提升公共衞生應急潛力大
被問到病房將被全面拆除,為香港公立醫院的工程服務40年的源柏樑一度哽咽,他隨後表示,病房設計彰顯創新工程在提升公共衞生應急能力方面有巨大的潛力,「負壓隔離病房現今完成歷史使命,但這並非終點,而是迎接新的開始,這個經驗不僅限於疫情防控,更為我們應對未來各種潛在的健康威脅提供寶貴的借鑒。」
不過,他指出對於未來抗疫或相關設施的準備工作,相信有關部門會有想法,不能在此作個人評論,但MiC及MiMEP擁有建造優勢,可作考慮之一。
工程業人手流失問題一直廣受關註,源柏樑認為,年輕人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及做事技巧,若能好好學習工程技術,能提升競爭力。目前工程工作人員有數以10萬計的人手缺口,而工程師則有數千的人手缺口。相信應用高科技在工程設計同建造,能幫助吸引年輕人入行及留住人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