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發展的新引擎,行政長官李家超於今年施政報告中提到政府會試行「片區開發」模式,加快北都區建設。特區政府及工商界的高層代表團在11月依次訪問佛山、廣州、東莞、惠州和深圳5個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巿,透過為期3天的行程了解廣東「片區開發」和產業規劃的成功經驗。隨後有超過80間本地老牌龍頭企業和央企等代表簽署支持和參與北都區發展的意向書,並有35間企業代表簽署企業之間與北都區發展有關的項目協議,總投資金額超過1,000億元。
倡推優惠政策 做好招商引資
北區區議員譚鎮國表示,特區政府推出「片區開發」的新發展模式是政府守正創新的體現,但北都區要發展不能僅靠政府力量,要與商界攜手,有助在保證政府財政穩健的情況下,有效推動發展進程。作為區議員,他希望在保證民生基建的同時,以市場為推動力,提速提效完成有關建設工程,促進整體香港經濟發展,讓市民更快享受到發展成果。
在加強吸引商界參與北都區發展方面,譚鎮國建議,特區政府進一步強化對外推廣,推出更多優惠政策,就不同發展階段針對性做好招商引資工作,並主動和商界接觸,邀請更多企業代表實地考察。同時希望政府能夠協調好整體的基建規劃,特別是交通和職住比例安排,在做好產業配套的同時,提升市民居住質量,除了商業考慮外,保留香港特色,做好文化歷史保育,同步做好社區建設。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會長周厚立表示,施政報告提出在北都區試行「片區開發」模式,並已物色3個試點,加快推動北都區發展。對於不同片區的發展,他認為要汲取內地片區園區商貿和創新開發經驗,制定整全布局藍圖,提升功能配套,做到兩地產業有效對接,吸引本地、內地和海外的龍頭企業進駐。另一方面,要設定不同片區特色定位,發揮以點帶面作用,構建以研發和市場為導向的創新體制,就創新和工業協作對接更多兩地企業新項目,打造北都區的創新龍頭地位,更好對接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作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