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勤 立法會議員

12月4日是國家憲法日,特區政府與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合舉辦座談會。今年座談會的主題定為「憲法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香港實現由亂到治,逐步走向由治及興,關鍵是由憲法與香港基本法所確立的憲制基礎得以更加準確地在港落實。我國憲法確立了堅持改革開放、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國家根本任務。繼續堅守憲法與香港基本法為香港帶來穩定秩序,並以改革推動香港向前發展,將是香港未來一段時間最重要的任務。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鄭雁雄在座談會致辭時說,「只有堅定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堅定維護國家安全、堅定推進依法治港,香港的改革創新才有足夠的底氣;只有以改革創新精神不斷健全和完善特別行政區法律體系,香港的法治才能與時俱進,發展才能充滿活力」。

事實上,香港過往諸多的政治爭議,從根源上便是部分人對香港的憲制秩序有錯誤認知。例如過往香港社會存在所謂「基本法是『小憲法』」的說法,認為只有憲法第31條、第62條適用於香港。這些都是完全錯誤的。

香港特別行政區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不可能自己制定一部「憲法」。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理所當然地適用於香港,而憲法第31條確立了香港特別行政區和「一國兩制」的方針。所以,香港的憲制基礎是由憲法與基本法共同構成,而基本法的法律地位則是由憲法確立,脫離憲法探討基本法,猶如無源之水、空中樓閣。

穩固憲制基礎 確保改革走穩

理解了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以及憲法在香港特區憲制基礎的根本地位,便可進一步釐清憲法與改革開放的關係。鄭雁雄主任在講話中便提到,在1993年通過的憲法第三條修正案,將「堅持改革開放」寫入憲法序言,以根本法的形式為改革開放順利推進提供了法治保障。

我國憲法確立了堅持改革開放、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國家根本任務。作為國家一部分的香港特區,自然亦是責無旁貸。正如特首李家超在發言時所指出的,「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必須要堅持憲法作為國家根本法的地位,堅決維護及貫徹憲法規定、憲法原則及憲法精神,這樣才能夠確保改革方向正確,走對走穩。」

珍惜由治及興局面 堅守法治精神

鄭雁雄主任在講話中亦着重強調,「在香港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關鍵期,我們絕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也絕不能一廂情願做好人。只有堅定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堅定維護國家安全、堅定推進依法治港,香港的改革創新才有足夠的底氣;只有以改革創新精神不斷健全和完善特別行政區法律體系,香港的法治才能與時俱進,發展才能充滿活力。」香港得以實現由亂到治,便是因為法治精神得以重新彰顯,「愛國者治港」原則得以準確落實。可以說,守法精神是香港社會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基石。在憲法和基本法,都有條文明確要求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公民需要守法,這也是香港在多個領域保持國際競爭力,擁有良好營商環境和國際聲譽的重要原因。對此,通過法律公正、公平、獨立的裁決,對違法行為進行懲處,是香港社會應有的底線,不能因為任何原因而打破。當然,對於已經接受過法律懲處者,社會亦應予以包容,重新接納他們融入社會。

要珍惜來之不易的穩定局面,就需要在特區政府的引領下,全社會共同努力,推動香港各方各面的改革工作,着手解決社會深層次矛盾,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真正讓更多市民安居樂業,讓更多青年擁有向上流動的空間,亦是憲法中堅持改革開放的真義。

作為國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社會需要進一步認識憲法,以堅強的守法精神捍衛由亂到治的穩定局面,以堅定的改革意慾推動香港邁向由治及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