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金文博)香港科技大學與中國氣象局簽署合作框架協議,以促進氣象科學創新及推動相關領域的教育。這次合作將會結合雙方所長,以增強早期預警系統、加強災害防範能力建設,並構建氣候韌性社區等,體現雙方在應對全球氣候挑戰議題及與世界氣象組織(WMO)倡議的一致理念。
科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鄭光廷與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熊紹員今天於科大校園進行簽署儀式。這次合作將涵蓋三大範疇,配合中國《氣候變化適應早期預警行動計劃(2025—2027)》,以及聯合國於2027年年底前達成全民預警倡議的目標,旨在減低颱風、洪水和熱浪等極端天氣事件對全球社群帶來的威脅,特別是一些較容易受影響的地區。合作範疇包括:
- 推動早期預警技術創新
開發高解析度的天氣預測技術,並將人工智能(AI)技術應用於氣象科學,這對提高全球早期預警系統的準確度和及時性至關重要,從而協助社區更好地應對極端天氣事件。
- 共建科研合作平台
科大與中國氣象局將加強現有的設施建設,包括提升廣東新豐國家大氣本底站的功能,同時發展更多科學觀測平台,支援空氣污染、低碳評估和氣候適應技術的尖端研究。
- 培養科研人才
通過聯合博士項目、國際交流和專業培訓等計劃,致力栽培下一代氣象科學與氣候韌性領域的領導者。
中國氣象局是全球氣象科學領域的領軍機構之一,同時也是WMO九個全球氣象中心之一。憑藉其在大規模氣候建模、災害風險管理和業務化天氣預報方面的專業能力,中國氣象局在應對氣候風險的技術創新和國際合作中發揮關鍵作用。
科大亦一直致力藉創新科研及國際協作,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在劉啟漢和馮志雄等傑出學者的領導下,科大在空氣品質監測和個人化空氣污染預警系統領域取得了創新突破。此外,科大教授陳飛更將擔任WMO世界天氣研究計劃城市預測項目聯合主席(2025至2029年),而科大亦會參與氣候研究計劃(WCRP)轄下的「我的氣候風險方案」,成為東南亞區域中心之一。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熊紹員表示:「中國氣象局與港科大深化合作,是雙方共同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同時也契合《氣候變化適應早期預警行動計劃》的目標,彰顯了全球協作應對氣候風險的重要性。通過將中國氣象局的氣象專業知識與科大的研究能力相结合,共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為促進粤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科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鄭光廷表示:「這次合作凸顯了研究應用和人才培養在應對全球氣候挑戰中的關鍵作用。隨着氣候變遷日益加劇,科大在城市氣候與天氣預測方面的專長,加上陳飛教授在WMO城市預測項目中的前瞻性工作,將在提升早期預警系統的準確性和覆蓋範圍方面發揮重大作用。我們期待與中國氣象局攜手,共同開發拯救生命、保護社區的解決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