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中國人傳統好客,聚餐時無論是各自用餐還是一起用餐,「爭埋單」(搶着付賬)的情況非常普遍。最搞笑的還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爭吵打架時而有之。有人就提議不如各自付賬,免傷和氣。就是這樣,一種顛覆中國人固有傳統的飲食付賬制度應運而生。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香港人把這個制度正名為AA制,適用於以下兩個情況:
假設2人或以上往用膳,點了幾道飯菜一起吃。有人叫「攤分賬單」,即賬單按人頭(平均)分擔,變相各自支付餐費。這種付賬方式叫AA制,後來在華人社會裏也流行了這個用詞;西方人叫split the bill。
假設2人或以上往用膳,只是同枱並各自各點食物。如當中某人說由他結賬,有人說不用客氣,AA制好了。意思也就是各自支付餐費——「分單」,而不是「攤分賬單」;西方人叫go Dutch。
究竟AA這兩個英文字母代表什麼,說的只管說,從沒理會它的出處。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互聯網興起,不少網民包括一些所謂粵語專家先後在網絡上發表其「看法」:
AA是一個英文縮寫,不離以下可能性:
All Apart/All Average【(全數)攤分,可不合文法】
Arithmetic Average【數學名詞,算術平均/平均數,可正統講法是Arithmetic Mean/Average】
多年來,筆者不認同以上應屬穿鑿附會的看法,但又未有任何可立論的觀點。幾年前,筆者在寫一個歇後語時有所啟發:
潮州音樂——自「己」顧自「己」
AA制不就是自「己」給自「己」份兒的「制度」嗎?並由此衍生:
己己制
「己」英文「I」,就變成了「II制」;II與AA音近,就說成了:
AA制
現今世代男女平等,男女雙方在感情建立的初期,不像從前般男性是當然的付款方,AA制不存在任何爭議。然而這個現象會隨感情增長而有所改變,此時男方此等行為可視為對女方的一種承擔。
AA制後來引申至各種場合上,如一起去旅行、共同分享工作資源等。近年有人在AA制的基礎上創作了AB制和A0制(A零,不少人誤以為AO)。AB制中,一方「不是全數」付賬,意味着另一方「部分」付賬。A0制中,一方「全」數付賬,意味着另一方「零」付賬。
對於「請客」,以下是一些英文的講法:
今餐(等)我嚟!/今餐讓我付賬
Have it on me!/It's on me!
呢round我嘅!/這輪的飲料由我付!
I'll shout!/It's my shout!
我請客!/由我來請客!
It's my treat!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