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安排身體機能較差的病人在手術前接受為期五周的運動復康訓練,可以幫助他們增強體魄。 中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楚意)大型心臟手術對病人的身體造成巨大壓力,可能引發併發症,病人的身體機能較差,承受的風險更高。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安排身體機能較差的病人在手術前接受五周的運動復康訓練,可增強其體魄,使之康復較快,整體生活質素亦較高。團隊期望,研究結果能促使醫院為心臟手術病人提供術前運動復康訓練計劃,以提升手術成效及加快術後康復。研究結果已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團隊於2018年至2023年間進行隨機對照研究,為將接受心臟手術的病人設計了一個為期五周的術前運動復康訓練計劃,164名34歲至79歲有前期至中度衰弱的病人參與。他們被隨機分配到術前復康訓練組及常規護理組。訓練組病人於手術前,在物理治療師指導下,到運動實驗室參與每周兩次的運動復康訓練。

中大醫學院麻醉及深切治療學系客席助理教授、物理治療師丘經緯表示,復康訓練包括:跑步機步行、踏步訓練、上下肢帶氧運動等,還會使用簡單器材強化上下肢的主要肌肉;病人在手術前的9分鐘步行測試中,普遍比常規護理組的病人平均多走22米。在常規護理組方面,術前只接受常規醫院護理程序,沒有復康訓練。兩組病人在手術前後,接受相同的常規手術、麻醉及護理程序。

結果顯示,雖然運動復康訓練對病人的作用在術後初期不明顯,但在手術後第九十天,訓練組只有5.3%人在日常生活功能出現障礙,較常規護理組的14.6%低逾9個百分點,說明前者康復較快,整體的生活質素較高。

有誤解認為,心臟病患者在手術前運動不安全,但中大醫學院麻醉及深切治療學系李煥坤教授指,研究結果證明在物理治療師監督及指導下,復康訓練對前期至中度衰弱的高危病人安全而有效,故呼籲醫院積極推行上述訓練計劃以提升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