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臨近第三季末和國慶長假,中國人民銀行再次開展14天期逆回購操作,且利率較上次下降10個基點(BP)。人民銀行昨日公告顯示,為維護季末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當日以固定利率、數量招標方式開展745億元(人民幣,下同)14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為1.85%;開展1,601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持平為1.70%。

助穩定市場流動性供給

14天逆回購通常在季末和節假日之前等市場資金需求較大時開展,意在熨平市場波動。央行上一次開展14天期逆回購操作在今年2月的農曆新年之前,2月2日到9日之間開展7次14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1.95%。

今年7月前後,人民銀行全面降息,並轉變利率傳導機制,從以前由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下調帶動LPR下降,轉變為下調7天期逆回購利率帶動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降,MLF再跟隨下調。7月,7天逆回購利率和LPR各下降10BP,MLF利率下降20BP至2.3%,當時央行未開展14天期逆回購操作。此次央行開展14天期逆回購操作,下調利率10BP,主要是為跟隨7月7天逆回購利率下調。

值得關注的是,與7月22日開始的7天逆回購一樣,此次14天逆回購的招標方式從之前的利率招標,改為「固定利率、數量招標」。人民銀行在公告中還明確提出,公開市場14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為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加15個基點。專家認為,此舉再次向外界表明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已成為中國人民銀行主要政策利率,有利於強化7天期逆回購利率的政策屬性,增強政策利率的權威性。同時,有助於穩定市場流動性供給,保持市場資金平穩運行。

業界稱更好滿足跨月需求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臨近季末,人民銀行重啟14天期逆回購操作,向市場釋放短期流動性,有助於更好地滿足金融機構跨月資金需求,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