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明)特區政府今次不批出第五輪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配額,主要考慮是本地人力供求因素。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昨日在Facebook發帖表示,該計劃旨在應對人力短缺帶來的挑戰,但大前提是保障本地工人就業,發展局經詳細審視有關人力情況等各項因素後,作出有關決定。立法會議員鄧家彪根據地盤入閘機紀錄指出,一年前全港有27萬名已註冊建造業工人到地盤工作,今年7月減至19萬,顯示本地建造業工人開工不足,希望勞工處做好就業配對工作。
發展局昨晚亦在Facebook發帖表示,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是以未來數年預算工程量和人手供求為基礎。該計劃設有1.2萬個外勞配額上限,低於建造業議會對未來數年行業需求的預測整體短缺,即2萬人至4萬人,而首四輪申請連同補充勞工計劃之前已批准並計入計劃的703個配額,局方已批出9,731個輸入勞工配額。
推動運用科技紓解人手短缺
發言人強調,會與業界繼續採取多管齊下措施,包括加強本地培訓,並與工會合作舉辦「一專多能」培訓,推動業界使用創新科技提升生產力,應對未來數年人手需求。另繼續監察輸入勞工計劃實施情況,做好審批及把關,保障本地勞工優先就業。
香港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思傑對香港文匯報表示,目前建造業本地人力過剩,政府不批出新一輪申請配額,回應工會和社會訴求。政府有機制按業界人力數據作出審批,但巿場變化急速,他建議加密審視數據,掌握最新情況,決定有否需要接受新一輪申請。
不過,香港建造商會會長林健榮引用該會6月的調查指出,業界仍欠逾2,500名工人,認為政府不應「一刀切」剎停所有工種的配額,「不是所有工種都要輸入(勞工),真正看哪工種有需要,應該繼續(輸入)。」他強調建造商一向優先聘請本地勞工,期望政府重新審視數據後再作決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