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炳松成立「基督為本基金」,為香港18歲及以上晚晴病危人士提供免費的圓願服務。
◆盧炳松曾協助一位牧師出版名為《與苦難共舞 與受苦者同行》的書。
◆盧炳松曾任領展等企業的傳訊及對外事務部主管。
◆ 在香港仔巴士總站旁的500多方呎商業中心單位,可免費讓機構辦公。

前公關大員盧炳松:透過助人完成自我救贖

「如果你知道自己患了絕症,在臨終前還有什麼心願未完成?」在香港傳媒及公關行業工作40多年的盧炳松,因40多年來一個難以忘記的「遺憾」,決定於退休後成立「基督為本基金」,為香港18歲及以上晚晴病危人士提供免費的圓願服務。基金成立近7年來,成功幫助了近640位晚晴人士圓願,當中包括與家人共聚拍照、舊地重遊、向人道歉等等,讓他們在離世前做到「告別遺憾,留住美好回憶」。盧炳松感慨道:「想不到天父就要我在退休後,用幫助他人,完成他們的心願,修復自己這個『傷口』。」 ◆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莊程敏 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萬霜靈

盧炳松向香港文匯報記者憶述起一個困擾自己多年的「遺憾」,當年他中學畢業後,由於很熱愛做記者,同時間打三份工,早上起床上班,凌晨二時才返家,不會言倦。「就在這個時候,我患有末期腸癌的祖母對我說:『你好像鬼一樣,我每晚睡覺前都見不到你。凌晨去廁所才看到你睡在床上。早上起來,你已返工,又見不到你。家裏不缺錢,你辭工回來多陪我一下。』那時我正值壯年,二十多歲,覺得工作很有趣,對她的話聽不進去。」

祖母突離世 困擾40年心結

直到有一天,盧炳松起床準備上班時,祖母叫住他,說早上感到自己已經不行,希望他陪她去醫院。當時他雖然不太相信,但還是送她到醫院。結果,祖母真的去世了。對於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來說,這是一次非常大的打擊。他表示:「這個經歷常常讓我回想起來,感到無比遺憾。」當時,他毅然辭去所有工作反省自己,痛定思痛後,在朋友介紹下,為香港家庭福利會當公關推廣工作,後來輾轉成為了資深傳媒及公關翹楚。

雖然事業有不錯的成績,但他坦言,40多年來仍難以忘記這個「遺憾」。至於啟發其開展慈善業務的,則是因為一次偶然閃過的念頭,他在迪士尼樂園擔任副總裁(公共事務)時,有一個叫「願望成真」的非牟利團體經常帶領患重病的小朋友入園。「我有空會靜靜入去看看,看見一些病得很嚴重的小朋友,見到自己喜愛的公仔後,臉上露出笑容,雙眼發光。原本面無血色,卻馬上精神起來,甚至聽過有些例子是奇跡地康復,原來快樂的威力如此巨大,令我深深相信圓願的力量。」

首三年零資助 自掏150萬經營

在計劃退休時,盧炳松本想為這個機構做義工,但被告知機構起源於美國,全球很多地方都有,只專注為3到17歲青少年服務,不會幫助18歲以上成人,並提醒他不會有太多人願意支持老人圓願,最好準備首幾年經費才好開始。果真他在首3年都找不到資助,但他堅持要為年長人士提供服務,無私地捐出了首三年經費約150萬元,並在香港仔巴士總站旁買了一個500多方呎的商業中心單位,免費讓機構辦公。他亦遍訪全香港有紓緩治療的院舍,得到前線的意見與鼓勵,成立香港唯一為成年晚晴人士圓願的慈善組織。「這個辦公室的租金是每月1.5萬元左右。在過去7年裏,我從自己的薪水中付了大部分租金給基金。此外,我聘請了兩名全職義工和一名兼職會計。」

成立基金助人 盼續擴大規模

盧炳松說,人們的願望主要分幾種,一些人有他們很想做的事情,例如想着自己的墳墓該怎麼做,可能會想要出本書、寫自傳,很多人會拍結婚照、全家福,讓在世的親人留下回憶;有些就希望回鄉落葉歸根,與至親度過最後的日子;亦有些會希望解開心結,向人道歉等。

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讓他發現其實一直在治癒自己的傷痛,甚至連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建立這個基金的初衷就是幫助他人不再走上他曾經的苦路。「有一位牧師在過去14年裏4次患上癌症,4次患上嚴重肺炎,他寫了一本共12萬字的書,名為《與苦難共舞 與受苦者同行》,基金除了協助他出書,也為他與妻子重回當年約會時的中環碼頭拍攝共舞的片段,他們對此亦大為感激。」談到未來發展,盧炳松指,當然希望有更多資金擴大規模,幫助更多有需要人士。他們目前經費主要來自捐贈及機構支持,包括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華永會)等,以及數百名義工幫忙。

盧炳松簡歷

◆ 在香港傳媒及公關行業工作40多年。早年曾在《明報》、《星島日報》及《英文星報》等傳媒任職,其後曾任可口可樂大中華區、香港迪士尼樂園、領展等多間大型企業的傳訊及對外事務部主管。

◆ 2001年成立自己的公關公司,協助多間國際公司拓展在中國業務,並參與香港賽馬會與2008年北京奧組委合作,成功爭取到在香港舉行首個奧運馬術比賽。

◆ 退休後創立「基督為本基金」,2017年年底推出「誠心所願」項目,為病危的晚晴人士完成心願,是香港唯一免收費用、為成人圓願的政府註冊非牟利慈善服務團體,協助近640位晚晴病人圓願,告別遺憾、留住美好回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