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明)61歲的陳懷彬,15歲移居香港一住便46年,一直利用工餘時間投身社區服務,與平田邨街坊鄰里建立深厚感情,以往因工作關係曾駐派外地並有移居外地的機會,但他實在不捨得香港這個家,堅持服務香港社區,最開心是有份改善社區環境,去年更成功爭取在屋邨內設立旗桿,可以在香港回歸紀念日和國慶的大日子升旗,並向下一代傳遞愛國思想。香港回歸祖國27載,他認為在國家不同政策的支持下,香港特區政府亦努力改善經濟,未來將更趨繁榮。

陳懷彬是平田邨社區事務促進會主席和民政事務總署藍田分區委員會副主席,他愛香港,直言香港是福地,不但經濟繁榮,「我覺得香港是全世界最自由的一個城巿,我去過很多地方,香港其實非常好,自由得不得了,要什麼也非常方便。」他以往從事製衣業的行政工作,曾被派往新加坡及非洲,當時有機會移居新加坡和法國,但他不為所動,「母親和家庭也在香港,且與一眾街坊成為朋友。」1997年平田邨落成入伙,他一家搬入與街坊建立深厚感情,「以往服務的街坊,不少已年過八旬,這幫老人家和我們相當有感情。」

因為愛港,他一直回饋社會,亦見證香港及社區的變遷,「平田邨初期沒有什麽設施,我們與社區領袖及區議員等前輩為屋邨爭取改善設施,如在花園花槽鋪了雲石,讓公公伯伯可以坐,外面也加設很多椅給老人家,還有我們這裡是香港第一條屋邨設有(戶外)升降機讓居民出入,眼見屋邨設施完善方便居民,亦令人高興。」他表示最開心的是去年成功設立旗桿,「可以在七一回歸和國慶紀念日這兩個重要日子,請福建中學的升旗隊在我們家門口升旗,最令人開心。」
至於最難忘的則是抗疫,「邨內有獨居和雙老的,這些老人家當時不敢出街,不知向哪裡求助,我們每日向街坊送出逾百個,甚至最多達300個防疫物資,包括檢測棒、口罩、蓮花清瘟膠囊和搓手液等,最終捱過三年疫情。」就是這些難忘經歷,令他對香港戀戀不休。
香港特區成立27周年在即,他表示現時經濟雖未全面復甦,但中央政府有很多支援政策,如開放更多個人遊城巿,而香港本身亦要努力發展,研究推出深度遊路線等,配合國家的支援搞好經濟。此外,他認為香港與內地融合發展十分重要,年輕人亦要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