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偉強 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與政策研究學系副教授 個人理財教育文學碩士課程主任
普惠金融市場旨在為包括低收入群體在內的所有社會階層和群體提供便捷、安全的正規金融服務。現有研究表明,普惠金融是解決貧困和不平等問題的有力工具。金融包容性的提高能使家庭陷入貧困的可能性下降27%,並能將家庭未來的貧困風險降低28%,降低跨代貧窮。
普惠金融通常通過改善金融基礎設施來實現。香港普惠金融指數在全球42個受訪市場中,位列第二。特區政府致力推動香港金融科技發展,推出新的綜合基金平台,促進虛擬資產和Web 3.0領域與實體經濟相關的應用和創新等措施。如今,手機應用程式和網絡信息技術被用作普惠金融的工具,廣泛用於建設普惠金融市場。
研究亦表明,提升市民金融素養水平也是推動普惠金融的重要力量。金融素養提升可以顯著消除阻礙人們參與和利用金融服務改善生活的障礙,從而幫助提高社會的普惠金融水平,减少貧困和不平等。事實卻是,香港基層市民的金融素養水平亟待提高。
筆者領導的香港教育大學理財教育課題組與社區組織協會(社協)在2022年底合作對香港基層市民金融素養開展深入調查。課題組通過對社協組織的會員進行抽樣調查,收集了來自包含深水埗在內的香港十個區的363份基層市民受訪者的有效樣本數據。
樣本數據的分析發現:基層市民對於消費的態度更加保守,對金融產品了解與使用較少。在金融科技方面,僅有一半左右的基層受訪者會使用金融科技的相關產品;基層市民的金融知識相對貧乏,在自身資產儲蓄不充足,沒有過多投資機會選擇的情況下,就顯得更加被動,難以有效地進行安全有效的投資獲得收益。
舉例來說,在與存款利率相關的複利問題上,基層市民的正確率不足香港一般人群的一半;在關於風險分散投資策略上,兩者也有將近40%的答題正確率差異;高達9%受訪者對於所列的11種金融產品都毫不了解, 有超過三成受訪者沒持有其中任何一種產品。
筆者認為,基層市民的貧困問題很難單靠福利政策來解決。貧窮人士除了需要資金支援外,亦需要適切的理財教育提升理財能力,助其合理安排財務收支,進而主動擺脫貧窮,向上流動。度身訂做的理財提升計劃,可以以扶貧為目標,從日常基本理財技巧入手,逐步到選擇合適的金融產品,幫助弱勢群體提高金融素養,做出合理的理財決策,獲得和實踐理財技能,積累資產,切實改善他們的財務狀況。
針對調查結果,我們提出以下幾點政策建議。首先,為基層市民提供金融教育和培訓。政府可以透過非營利組織NGO,於社區開展針對基層市民的理財教育活動。其次,為基層市民提供可靠的金融及理財資訊。比如有關銀行利率、投資選項和退休計劃等等。第三,推廣金融科技。做好網絡安全知識普及,推廣簡單易懂的金融科技工具安裝及操作方法。最後,強化金融監管,防止不良金融產品和服務進入市場,保護市民資金安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