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禮願)討論約20年的垃圾徵費,擬再押後實施。立法會內會主席、民建聯會務顧問李慧琼表示,同意先暫緩計劃,但政府不應放棄減廢回收等教育工作。也有議員關注早前中標的九間指定垃圾袋生產商,會否因此向特區政府索賠,立法會議員江玉歡向香港文匯報表示,今日會在立法會會議上提出質詢,要求政府交代,「希望政府在招標合約上有『退場』機制,公帑不用為生產商的損失全數作出賠償。」

用好社會廣泛討論基礎 增環保回收設施

李慧琼相信,特區政府已經掌握坊間普遍的民意和實施的困難,期待政府可以提出務實可行、繼續推行循環再造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另一方面在都市固體廢物的處理,以及是否加快興建焚化爐方面都應有具體的想法。「關鍵就是要用好現時社會上廣泛討論的基礎,增加環保回收的設施,例如在屋邨內每座大廈都有條件增加一部廚餘機。」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表示,指定垃圾袋已經製造了,與其未知何時實施法例,將有關垃圾袋擺放在倉庫內,倒不如派發給居民,讓他們繼續推動宣傳教育工作。「最近幾個月大家對減廢回收的討論和意識都提高了,我覺得政府要趁這個熱度加強宣傳和教育。」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指出,支持環保的目的是希望節能減排,廢物徵費落實必須關注執行細節和能力,建議推動社會更廣泛應用廚餘機、進一步增加回收點、訂定更清晰細緻的垃圾分類指引、加強「綠在區區」公私營協作、改革「綠綠賞」以現金或積分取代禮品,兌換積分可用以繳付政府的其他服務收費、研究產品環保回收標籤制度、制定環保回收再造業友善政策等。

長遠應發展新型轉廢為能設施,及建立灣區綠色生態圈,「大灣區內的城市都有『無廢』的共同目標,香港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共同研究合作處理都市固體廢物問題;香港亦應盡快開展『無廢』灣區建設,並加快在本地建設新型轉廢為能設施,及着力發展可循環再造產業。」

立法會議員江玉歡認為要減少垃圾,除考慮徵費外,必須由源頭做起,包括鼓勵商家在推出產品時,盡可能採用「簡約包裝」,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亦應時刻抱有環保意識。

她直言,垃圾徵費在日本、台灣地區等均推行成功,關鍵在於市民投入度頗高,令垃圾分類做得頗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