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證券陳沛泉指,虛擬貨幣發展至今,已經相當穩健,雖然價格波動大,但產品本身沒問題,近年的風險主要出現在交易平台或中介人。 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發揮「一國兩制」優勢 理財市場擴闊空間

香港進入由治及興新階段,特區政府全力拚經濟。在經濟領域,香港近年聚焦以創新科技帶來動力和新的經濟增量,大力發展金融科技,且善用「一國兩制」優勢,發掘具潛力的新賽道。當中在虛擬資產市場的發展上,已晉身亞洲前列位置,並主動引導虛擬資產與實體經濟融合,激發更多便捷的金融服務和創新機遇,有力地鞏固了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有經營虛擬貨幣業務的證券界人士稱,當局在發展虛擬資產上盡了相當大的努力,建構秩序的速度甚至較業界預期的還要快,也符合業界及投資者的普遍期望,預期今後進一步推出相關衍生產品,相信在虛擬資產交易上,香港能在亞洲脫穎而出。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

勝利證券可說是香港最先開拓虛擬資產買賣業務的傳統中小型券商,其執行董事陳沛泉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早在2018年,他個人便有買賣虛擬幣,而且成績不俗,有相當的盈利,及後因為FTX出事破產,令他大部分資產「打水漂」,他坦言「很傷」,也令他痛定思痛,決心要為投資者締造一個安心買賣虛擬資產的環境。「其實虛擬貨幣發展至今,已經是相當穩健的產品,雖然價格波動很大,但產品本身沒問題,近年的風險主要出現在交易平台或中介人方面。由於監管的漏洞,令很多投資者明明賺錢,卻最終損手而回,嚴重打擊投資者信心,也令虛擬貨幣容易予人『不穩陣』的成見。」

港發展較業界預期更迅速

陳沛泉直言,只有引入適當的監管,將此類場外風險排除,虛擬資產市場才會有長足的發展。也早在2018年,他便開始計劃發展有關業務,適逢香港近年積極發展金融科技及虛擬資產市場,可謂「食正」大趨勢。

他認為在各方「拚經濟」的大環境下,特區政府在有關發展上正急起直追,甚至較很多業界所預期的更迅速。首先香港證監會在去年便推出發牌制度,在制訂合規指引前,吸納了業界大量意見,可謂是「想業界所想」。至今,已有兩家虛擬幣交易所及10多家中介人獲發牌,所有無牌或未有申領牌照的交易所與中介人,都必須在5月31日或之前結束其香港業務。他相信,今後類似JPEX等情況,應該會在港絕跡。

此外,香港在今年4月,容許發行商在港推出比特幣及以太幣的現貨ETF,並於港交所掛牌。特別是連美國也未有以太幣的現貨ETF,可見香港有超前追趕的決心。他形容,推出虛擬幣現貨ETF是香港的虛擬幣發展的里程碑,以美國為例,自從其虛擬貨幣的現貨ETF上市後,已經吸引了逾百億美元流入有關ETF。他相信,有關產品將有助刺激香港幣圈的成交及氣氛,亦有很多傳統券商向勝利證券取經,希望發展此業務。他預期,愈來愈多傳統券商會開展虛擬幣買賣業務,他也樂見如此,因為「做大個餅」才是長遠發展的正確方向。

能提供其他市場沒有的產品

目前發展虛擬幣ETF的發行商,以中資基金為主,陳沛泉認為,這是向外界釋出了「信號」,雖然他不揣測內地政策,但他對未來內地會放寬、甚至容許散戶投資者透過「港股通」買賣虛擬產品感到很樂觀。「可能內地也有這方面的發展需要,香港正好可以作為『試驗場』,這亦是香港的傳統優勢之一。」他認為,發展虛擬資產,正是香港發揮「一國兩制」優勢的例子,能提供其他市場沒有的產品,除可擴闊業界的交易空間外,亦能強化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問及香港目前在虛擬幣市場的發展水平,他認為,論交投,美國毋庸置疑是第一,亞洲區方面,香港已屬數一數二的水平。「香港虛擬貨幣的交投雖然不是最大,因為其他地區的交易所有高槓桿的買賣,也有各種各樣的小型虛擬貨幣,香港難以直接比較。但客戶的資產安全才是最重要,香港將虛擬資產納入監管,一下子拉升了其在國際幣圈的地位,而適度的監管有利於整個營商環境。」

在往後發展上,他認為香港需要盡快推出虛擬資產的相關衍生工具,包括期貨及期權等,以對沖虛擬幣的風險,這對香港未來在虛擬市場再進一步,有很關鍵的推動作用。

「香港將虛擬資產納入監管,一下子拉升了其在國際幣圈的地位,而適度的監管有利於整個營商環境。」──勝利證券執行董事陳沛泉

香港近年數字金融大事記

2022年10月 政府發表《有關虛擬資產在港發展的政策宣言》

2022年12月 兩隻虛擬幣期貨ETF掛牌,港交所成為亞洲首家提供加密資產ETF產品的交易所

2023年2月 政府成功發售8億港元的代幣化綠色債券

2023年5月 Visa、滙豐和恒生銀行開始在數碼港元(e-HKD)計劃下試行代幣化存款

2023年6月1日 設立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VASP)發牌制度及監管要求,並設了1 年寬限期

2023年9月 太極資本推出PRINCE代幣(PRINCE Token),是香港首個面向專業投資者的房地產基金STO。是次STO集資所得,將用作收購九龍區太子旅遊熱點5個零售物業

2023年10月 金管局完成「數碼港元」先導計劃第一階段,研究可編程支付、代幣化資產結算及離線支付等多個範疇的本地零售用例

2023年11月 證監會發布《認可投資產品通函》,授權在香港向公眾發售的投資產品進行代幣化的要求。除代幣化證券外,代幣化證監會認可投資產品的步伐業已同步邁出

2023年12月 政府為訂立穩定幣發行人監管制度的立法建議諮詢公眾

2024年2月 政府就虛擬資產場外交易所監管展開諮詢

2024年3月 金管局宣布推出穩定幣發行人沙盒,擬要求所有符合條件的穩定幣發行人,須獲取金管局發出的牌照

2024年4月30日 首批6隻虛擬幣現貨ETF掛牌,是亞洲市場首次推出此類產品,當中以太幣現貨ETF更是全球首次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