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倩)渠務署預計香港下月起進入風季,今年將會有2,100至2,700毫米降雨量。為應對極端天氣,準確的天氣預報以及動員能力至為重要。不過,目前香港天文台提前預報雷雨通知,被質疑「太遲預測到」。立法會議員梁熙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內地的預測天氣軟件「華為雲盤古氣象大模型」系統,能夠提前24小時就作出天氣預警,香港去年11月亦已購買「雲盤」,建議善用該系統,讓市民有足夠時間提防暴雨。

梁熙說,如果能夠善用天氣預測系統,準確預報惡劣天氣,市民便有時間提前準備,以及在一些水浸黑點可以做好準備工作,以加大疏導雨水的力度。

據了解,渠務署已落實多項超前準備工作。不過,梁熙認為,在第一次遇上極端天氣、導致出現嚴重水災、山泥傾瀉時,政府部門的應變工作確實做得不足,「例如對(耀東邨)斜坡的監測情況、食水中斷情況等,資訊的發布都相對混亂,以致不少市民都要轉而向我們查詢以及求助。但在稍後的颱風來臨時,部門吸取了經驗,在應變上比較及時,可說是有了不少的改進。」

促急需完善東區防洪基建

他又指,因應氣候變化,港島東區的防洪基建情況急需完善,「例如渠務署過去就柴灣道迴旋處增建入水口的工程進度,以及我所倡議增建的『柴灣蓄洪池』以及加快『翡翠道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以彌補工程延誤進度,都是未來需要加緊討論落實的事項。」

在極端天氣發生後,部門之間的配合方面,他認為,由於不是每個部門均能確保有足夠的出勤人數,故不能每一步都做到迅速對接,「關愛隊在緊急天氣之下出勤亦有較大風險,應該先對各個地方進行評估,在安全的情況下,關愛隊再去做支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