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醫生未來會到內地作研討和解剖課程的演示。 作者供圖

車淑梅

神經外科顧問醫生、「十大傑青」麥凱鈞(Calvin Mak)是2001年香港十優狀元、首屆拔尖醫科學生。麥醫生無論在試場或職場上都有傑出的表現,原來他讀高中時家中遇上煩惱,母親患上大病,他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努力讀書,「我每天放學都會翻一翻書本去回憶當天所學到的,將不懂的以筆記寫下來,人總是犯同一錯誤,做了腦科醫生明白這是認知的偏差,要不斷提醒自己那一件事!如要將短期記憶轉去長期,要配合一些刺激腦部的過程,以手寫筆記刺激運動區,將感官區和記憶區域等聯繫起來印象更深刻。我沒有什麼補品,早點休息,考試大忌就是緊張,先做簡單的題目,可能以為遺忘的記憶會出現。」

這位第一屆拔尖港大醫科學生也曾迷惘過,「當時知道天外有天,讀少了一年課本,知識自知不足,幸好請了中學化學科的陳老師暑假為我補習,非常多謝他!」

麥醫生後來成為了10%的優異畢業學生,「辛苦的過程慢慢適應,第三年開始臨床接觸病人,將學過的融會貫通似是開竅了。回想起小時候留醫時所遇到的醫生,他們都是好慈祥的,我不怕他們,佩服他們,想長大後做他們的位置幫助更多病人。實習時3個月轉一科,如遇上不感興趣的科目,我會告訴自己怎樣也要上班的,我有受薪的,這是職責,如果抱着『捱』的心情,倒不如將它變得有趣,將這3個月變得有意義!」

麥凱鈞不斷追求科研領域發展,曾飛到法國跟顱底手術大師學習,在2020年引入了第一個經眼眶做腦科病症的微創手術,大大縮短手術時間至兩小時以及翌日可以出院,「我們幾個團隊合作,當年我失落了眼科,現在可以和眼科國際權威袁國禮教授一起工作,人生真奇妙。」

麥醫生一直投入工作,獲得了醫管局頒發「傑出員工與團隊獎」以及「優秀青年獎」,他一再強調,「香港不是很多人有足夠金錢到私家醫院求醫,這些新科技發展最好在公營醫院環境進行,希望香港神經外科這領域有更大進展。未來我會到內地作研討和解剖課程的演示,藉此將手術引入內地,發揮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角色!我的初心不變,就是幫人,幫得愈多愈好!」

感謝香港公營醫院有這班有心有力、推動科研領域的年輕團隊!世界會向有目標有遠見的人讓路,大家繼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