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鐸鐸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學研究室主任 研究員

國家統計局4月16日公布經濟數據顯示,一季度內地國內生產總值29.62萬億元人民幣,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比上年四季度環比增長1.6%。在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以「持續回升、起步平穩、穩中有進、開局良好」四個關鍵詞總結一季度經濟運行。在「新三期疊加」的特殊發展階段取得如此超預期的增長實績,表明中國經濟蘊藏巨大潛力,具有超強韌性,也表明這一階段的宏觀調控措施得當、實施有效,持續增強全球企業在華投資信心;同時這一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居於前列,顯示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重要引擎。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優勢和潛力正不斷激發,中國經濟在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進程中穩步前行。

內地一季度經濟運行不僅有數量擴張,也有質量改善,新質生產力發展卓有成效。

高科技和新興產業發展蓬勃

從新產業角度來看,一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3.7%。從新產品角度看,新能源汽車產量一季度增長29.2%,太陽能電池增長20%,與光伏相關的多晶硅、單晶硅增速仍在50%以上,服務機器人增長26.7%。除了高科技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一季度內地經濟還表現出產業、需求和收入內部結構的積極改善。從產業角度看,一季度GDP增長主要由工業回升和服務業向好共同帶動,其中,工業增長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37.3%,拉動了將近2個百分點的GDP增長。一季度服務業佔比較大,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5.7%,拉動了將近3個百分點的GDP增長。工業和服務業兩個方面對GDP增長的貢獻達到93%。

從需求角度看,一季度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5.5%,其中最終消費支出的貢獻率是73.7%。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港澳台投資企業投資增長7.1%,增速高於內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成為拉動投資的重要力量。

「見頂論」低估中國經濟韌性

中國經濟正處在外部衝擊頻發、發展階段轉型和私人去槓桿化的「新三期疊加」階段。外部環境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內部機制改革、動能轉換需要打破既有利益藩籬,並承受相應陣痛,居民和民營經濟去槓桿化導致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在如此複雜、嚴峻的局面下,一季度能夠實現5.3%的增長殊為不易,超過大多數機構和專家預測。

這一增長實績的取得,一方面表明中國經濟蘊藏潛力,具有超強韌性,另一方面也說明當前的宏觀調控政策是適當的,也能夠有效實施。比如,通過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平時用作旅遊、康養等功能,遇重大公共突發事件時可立即轉換為應急場所的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維護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通過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積極提振投資和消費。通過穩外資、穩外貿政策,深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等。

中國政策調控有效,不斷激發新增長動能,向好趨勢明顯,為全球經濟復甦增強動能、注入信心。美國《外交事務》雜誌日前發表評論文章說,所謂「中國見頂論」低估了中國經濟韌性,今後幾年中國經濟增速可能是美國的兩倍,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望繼續保持在1/3左右。

在政府和市場對經濟形勢的認識逐步趨於一致的局面下,政府應該會繼續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做好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工作,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持續用力,促進經濟持續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