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昨表示,未來5年需就多個已開展及新開展的大型重建項目進行業權收購,預計涉及開支超過800億元,惟市建局現金流只有約180億元,不排除日後招標的項目會繼續「高買低賣」,影響市建局財務的情況,故會採取多項策略盡力維持財務的穩健性,預計今年第三季會展開向外融資。市建局財政的穩健可持續,直接關係到市區重建步伐,關乎舊區居民的切身利益。本港經濟及樓市穩定向好,市建局要善用市場力量,透過與金融機構合作、簡化招標條款吸引發展商入標等措施,維持財務穩健,確保重建項目穩步落實。

市建局儲備有約500億元淨資產,但新冠疫情及環球加息令樓市低迷,2022/23年度市建局3塊地皮招標不似預期、蝕5億元,另撥備30億元,即虧損35億元,是近10年首見年度虧損。去年推出的土瓜灣盛德街/馬頭涌道公務員建屋合作社發展項目,招標出現「高買低賣」情況,令市建局錄得巨額虧損。市建局多次表示現金流可能出現短缺,要發債及銀團貸款甚至要政府再注資。此次市建局明確提出向外融資時間表,預早為未來大規模重建準備資金,有助穩定舊區市民對重建的信心。

本港舊樓眾多,樓齡50年或以上的私人樓宇過去10年由4,500幢增至9,600幢,另有約3,100幢「三無大廈」,市區重建任務艱巨,加上舊區市民也急切盼望通過重建改善居住環境,因此,穩步推展舊區重建,既有利香港改變城市面貌,也關涉市民切身利益。目前市建局正在西灣河、黃大仙、荃灣、深水埗、九龍城進行重建研究,多個已開展及新開展的大型重建項目需大量資金,市建局面臨一定財政壓力。

解決財政壓力,市建局目前有多方案可選,確保有足夠資金應付當前和未來的業務需要。例如市建局已接觸多間金融機構,就向外融資展開深入討論,並構思了融資所需的工具、額度和年期。市場對市建局融資計劃反應正面,預計具體工作將在今年第三季展開;去年7月已獲政府批准,提升市建局借貸能力,由60億港元提升到250億港元。同時,巿建局將簡化招標條款,例如負責建造較具規模的政府、機構或社區(GIC)設施,而住宅大廈及停車場等附屬設施則交發展商興建,並先做好各項前期技術研究如環境影響評估等,減低招標的複雜性,加快項目的發展並可減少項目的利息開支,提升發展商投標意慾。

隨着本港經濟和樓市企穩向好,市建局要善用市場力量,加上內部變革,提升資金效益、加快資金流轉,多管齊下保證財務穩健,推進舊區重建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