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兒、侄孫共我砌好一幅三代同堂。 作者供圖

鄧達智

無論古今,人類都追求長壽。

我國古人期望得到長壽,從而獲得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甚至五世其昌的封建福祉;換到現世,社會結構不同、經濟負擔不同、家庭成員多寡更不同!

幾乎清一色小家庭,愈來愈多不分子或女,奉行「一個夠晒數」,頂多算兩代共處。

過去父母追逐子女結婚、產子,起碼3個才勉強夠數。今時今日,想都不要想,願意結婚已經極為難得,心甘情願養兒育女簡直比中了彩票更興奮。

我家下一代的侄子女、甥子女,適婚年齡幾乎全都男婚女嫁,且絕大部分育有子女,目前為止生一個,頂多兩個,不論男孩或女孩;只要有小孩,得見生命及家族的延續,皆大歡喜。

長侄兒夫婦原意生夠起碼4個小朋友,可惜侄媳婦在侄孫3歲,準備再度懷孕之際,卻迎來身患絕症的晴天霹靂,一時間,不單震散了他們的小家庭,整個家族的情緒在不同程度也被感染了。筆者去年3月,飛到多倫多探望侄媳婦,也是侄孫未滿周歲見過之後首次再聚。4歲小兒眼見媽媽不斷服藥及進出醫院,明顯感受到母親重病的事實,或時亦會鬧情緒,但總的來說還是個早熟懂事的小人兒。當時侄兒抱着兒子,和我特意在積雪未融的後園長椅上拍了一張合照,可惜侄媳婦身體太弱未能合照;母親在世時,在那張長椅旁種了好大一欉玫瑰花,也愛坐椅上悠閒望長天日落。

一年過去,侄媳婦已於去年10月底離世,侄孫當時仍未滿5歲,但在喪禮上一直站在他父親身旁,不哭喊、不鬧事,規規矩矩地接受親友的慰問。事後長輩對侄孫送母的表現,都稱讚不已;但我看他當時穿上整齊黑色西裝,靠着他父親大腿乖巧的表現,不禁鼻頭泛酸。

年初,弟弟和弟婦帶着長子及孫兒回來老家度一個比較長的假期,讓喪妻喪母的父子倆稍離傷心地。侄孫比較慢熱,對陌生人不容易即時打成一片,但跟我卻一見如故特別親密。

長假餘下的日子愈來愈短,距離他們回加拿大的時間愈來愈近,反而令我預早鬧起離愁別緒,那天特意跟侄兒及侄孫在老家祠堂合照,有幸亦是「三代同堂」,感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