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監管部門多次表態,支持和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資料圖片
人民幣跨境收付規模持續急升

專家料更多優質資源匯聚香港 互聯互通機制更順暢

去年11月舉行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今年開年,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上強調,「要通過擴大對外開放,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增強國際競爭力和規則影響力,穩慎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此間專家日前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預料,下階段內地金融開放的力度只會更大,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將更加突出。中央將推動更多優質金融資源匯聚香港,強化香港跨境貿易投融資平台地位,優化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機制, 對建設離岸人民幣市場給予更多支持。◆香港文匯報記者海巖 北京報道

習近平總書記提到,要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推進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落實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協議中金融領域相關規則,精簡限制性措施。

「當前國內與制度型開放最高標準相比還有差距,即便外資金融機構已經解除了准入和展業限制,在實際操作中仍會遭遇諸多審批許可的玻璃門或彈簧門。」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要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原則,確保已放開政策一以貫之。在此基礎上,繼續完善已有的「准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並將金融開放的成果制度化、法治化。與此同時,要優化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後的政策安排,比如探索對來華外資機構的差異化監管。以上措施有助於保持開放的連續性、穩定性,為外資創造穩定、透明和可預期的政策環境,吸引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興業。

跨境投融資有望更便利化

此輪金融高水平開放,凸顯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的政策思路。管濤認為,金融高水平開放服務實體經濟就是要不斷提升跨境投融資的便利化水平。一方面,加強優質金融服務,服務好共建「一帶一路」,真正做到企業走到哪、金融跟到哪。打造共建「一帶一路」金融服務網絡,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推動資金融通持續深化,更多聚焦「惠民生」項目以提高東道國民生水平。

另一方面,管濤建議,人民幣國際化的金融基礎設施也要「走出去」。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要抓住當前國際貨幣體系多極化發展、人民幣利率較低的有利時機,利用人民幣國際化更好服務於『走出去』和共建『一帶一路』,不是為國際化而國際化」。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首次將上海和香港並列,提出要「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顯示了中央戰略部署和新的思路。此後監管部門多次表態,穩步擴大金融市場制度型開放,擴展內地和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支持和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並多場合提及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獨特優勢。在管濤看來,香港地區是全球唯一匯聚中國優勢和環球優勢的國際金融中心城市,擁有金融體制機制和人才優勢,是全球唯一離岸人民幣中心,未來將繼續發揮聯通內地和國際的「橋樑」角色。

多方面強化大灣區互聯互通

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涂永紅則指出,地緣政治的變化對資金流向構成影響,在港外資亦正在發生變化。從長期看,一些發展中國家如拉美、中東等地區國家,在離岸業務中對人民幣的使用給香港離岸中心帶來新機遇。與此同時,也應當擴大理財通範圍和市場規模,在法律、基礎設施、人才等方面強化粵港澳金融互聯互通,增強離岸人民幣流動性,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

專家認為,香港是中資企業境外上市、發債募資的首選地,在建設金融強國、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的背景下,後續中央將推動更多優質資產匯聚於香港,包括引導優質中資企業赴港上市、發債等,豐富香港市場的投資產品,為海外資金持續輸送優質資產,這也將有助於強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投融資功能屬性。去年10月,國家發改委與香港金管局就支持中資企業跨境融資和推動香港債券市場發展簽訂諒解備忘錄,助力中資企業跨境融資,此舉表明中央對港金融市場的支持。可以預期,隨着金融開放進一步推進,後續中資企業赴港融資有望建立更順暢通道。此外,隨着在港外資結構變化,後續中央有關部門亦可能給予更多支持政策,促進香港與東盟、中東加強合作,吸引中東等主權財富基金到香港。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涉及金融對外開放要點

◆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

◆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

◆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興業;

◆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服務好「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建設;

◆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加強外匯市場管理,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製表:香港文匯報記者海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