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堅定決心斬斷金融腐敗。圖為中信銀行原行長孫德順受賄案去年11月一審被判死緩。 網上圖片

專家:「新年第一課」表明斬腐決心 料加大巡視監督力度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上指出,要着力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系統性風險,風險處置過程中要堅決懲治腐敗,嚴防道德風險。北京專家分析稱,金融腐敗和金融風險相伴而生,金融腐敗不僅嚴重損害金融市場秩序,也引發風險外溢至實體經濟,是導致國家經濟政策發生變異、經濟下滑的重要誘因。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表明中央斬斷金融腐敗的堅定決心,料今年對金融領域的整肅將向縱深攻堅突進,除保持查案的高壓態勢,也將加大金融巡視及紀委監委的監督力度,並在制度建設上持續發力,這不僅是護航中國金融改革的重要舉措,更是破解經濟領域腐敗的治本之策。

過去的2023年,堪稱金融反腐「打虎」頻密之年。據香港文匯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去年共披露了超過百名現任或退休的金融系統幹部被查,不僅涉及監管部門,也包括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細分領域。其中,中管幹部達9人之多,包括分管金融的浙江省原副省長朱從玖,中國銀行原董事長劉連舸,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原董事長李曉鵬、唐雙寧,中國工商銀行原副行長張紅力,中國工商銀行原紀委書記劉立憲,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周清玉、王用生,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肖星等。

去年落馬金融官員人數空前

中國人民大學反腐敗與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暉對香港文匯報指出,從紀檢監察部門對落馬金融官員的通報看,共性問題包括「靠金融吃金融」、「靠監管吃監管」,利用職務便利將手中權力與資本勾連、與利益交換。他說,作為中國政商關係鏈中利益最為盤根錯節的領域之一,金融領域擁有稀缺的行政權力和巨額資金配置權,金融領域職務犯罪,特別是監管人員的失守,導致金融監管措施失靈,擾亂金融改革進程,並造成此起彼伏的金融風險,給實體經濟造成巨大衝擊,影響社會經濟安全穩定。

毛昭暉說,中共十八大以來,金融領域一直是反腐重鎮,去年落馬金融官員人數空前,充分體現出金融反腐正向縱深推進。而今年新年過後,中共中央舉辦的專題研討班聚焦金融,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第一課」強調「堅決懲治腐敗,嚴防道德風險」,表明中央整肅金融亂象、斬斷金融腐敗的堅定決心。

推動多部門協同監督和建章立制

北京市委黨校政治學教研部副教授王塵子指出,抑制金融腐敗主要靠6大手段:金融機構自身的自律監督,金融監管機構的外部行業社會監管,由財稅、審計等構成的外部社會監管,紀檢監察機關的專責監督,公檢法機關的法律監督,以及社會監督。去年以來,金融機構自律監督被重點強調,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文提出「破除『金融精英論』『唯金錢論』『西方看齊論』等錯誤思想,整治過分追求生活『精緻化』、品味『高端化』的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即是重申金融從業者自律的重要性。

毛昭暉也表示,去年底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金融領域各種矛盾和問題相互交織、相互影響,金融亂象和腐敗問題屢禁不止。他預計今年仍將繼續加大案件查辦力度,保持反腐高壓態勢,以清除腐敗存量、遏制腐敗增量。此外,還會加大金融巡視及紀委監委的監督力度,並通過查辦案件發現權力風險點,包括完善金融機構內部治理機制,健全金融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大力推動金融機構、監管機構、紀檢監察機關、公安機關、司法機關等多部門協同監督等手段,推動建章立制,堵塞漏洞。

2023年金融反腐中被查中管幹部

通報時間 姓名 職務 

3月31日 劉連舸 中國銀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  

4月5日 李曉鵬 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 

5月4日 朱從玖 浙江省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 

5月19日 周清玉 國家開發銀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 

7月15日 唐雙寧 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 

7月18日 肖 星 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 

7月20日 王用生 國家開發銀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 

9月15日 劉立憲 中國工商銀行原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11月4日 張紅力 中國工商銀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 

金融監管系統被查官員

央行系統5人

中國人民銀行秘書局副局長李果

中國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原助理巡視員董國濱

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原黨委書記、行長張建軍

中國印鈔造幣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陳義清

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原黨委副書記周波

銀保監系統4人

中國銀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郭三野

原銀監會處置非法集資辦公室主任劉張君

原吉林銀監局黨委書記、局長高飛

原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深圳監管局黨委書記、局長張輝燁

證監系統2人

上海證券交易所原副總經理劉逖

中國期貨業協會原黨委書記、會長安青松

地方金融監管機構1人

湖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段銀弟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