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發現逾八成家長會在網上分享子女資訊。 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健怡)社交平台成為生活一部分,不少家長都會愛在網上分享子女的生活相片或片段「放閃」。有機構調查發現,逾80%受訪家長會於網上分享子女資訊,但當中近30%竟從無詢問子女意願。另有70%受訪學生則對家長分享他們的成績表或「蝦碌嘢」感到抗拒、尷尬,甚至覺得討厭。機構建議家長分享前,應徵求子女同意。私隱專員公署亦提醒市民,個人信息放上網有可能成為網絡欺凌者的「起底」工具。

部分人事前未問子女意願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於去年9月至11月以問卷訪問近800名子女正就讀中小學的家長,以及近1,100名中小學生。昨日公布的結果顯示,逾80%家長會在社交媒體分享子女資訊,當中近30%於事前未有詢問子女意願。調查並發現,逾70%受訪學童傾向不希望父母在網絡分享他們的資訊;逾40%學童對家長的分享行為感到尷尬;近30%甚至感到討厭。

調查並指,約75%受訪家長為了解子女的上網習慣,會直接觀察他們的熒幕,約20%會瀏覽子女的上網紀錄,近10%更會安裝監控軟件。另外,21.7%受訪家長從不會與子女分享其資訊的習慣和原則。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協調幹事施文欣表示,家長除了會發布日常生活外,也會分享孩子的成績表或「蝦碌嘢」,有關行為亦會令小孩感到壓力、尷尬或不安等。曾有學童向她反映,家長「放閃」對其造成精神壓力,擔心被同輩取笑,甚或被欺凌,「試想像孩子長大後,發現自己的大小事情都被分享到網上,這些個人私隱在網絡留下永久的足跡,難免感到尷尬。」

她亦指出,「放閃」行為會令學童有情緒時或不敢與朋輩和家長分享,有機會阻礙孩童社交發展,亦未能表現自己及提升自信心,甚至抑鬱,「過度分享子女的成長片段,或會對子女帶來不必要的困擾,甚或令他們對父母產生信任危機,最終影響親子關係。」不過,家長喜歡分享孩童成長片段,與外地親戚一同參與成長,可見家長都有其心理和社交需要,希望透過網絡聯繫有相近興趣的人。

不過,施文欣建議家長在分享前應停一停、想一想,思考分享目的、有否其他方法等,以防一時衝動分享後影響孩童未來發展。如果孩子要求刪除以前的照片,應該尊重他們的意願。她形容,在網上分享猶如「將銀包打開咗」,一時衝動有機會將小朋友置於危險狀態。

資料或成網絡欺凌者起底工具

出席記者會的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助理個人資料私隱專員(署理)吳穎軒表示,「放閃」行為看似無殺傷力,但或會對孩童造成長遠影響,因網絡上有「數碼足跡」,亦沒有「永遠刪除」鍵,故資料一旦在網上公開,則有機會被他人永久保有和轉載、被不法之徒盜用,甚至成為網絡欺凌者的起底工具。她認為,父母發布資訊前可留意私隱設定是否適當,同時亦應以身作則,尊重孩童私隱,以免令孩童感尷尬。她建議家長可考慮在不披露孩童外貌的前提下,如側面或用圖案遮蓋,再於網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