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健怡)為提高惡性胃出口阻塞患者的生活素質,恢復其消化道功能,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進行全球首個隨機臨床研究,證實利用「超聲波內窺鏡引導胃腸繞道術(EUS-GE)」,較過往常用的「十二指腸金屬支架置入術(DS)」優勝,除改善支架通暢度外,也能縮短病人住院時間,6個月內再次接受手術比率由29%減至4%,患者術後進食的能力亦有所改善。
再接受手術比率減至4%
惡性胃出口阻塞,是十二指腸癌的常見併發症。當腫瘤侵入或擠壓胃部出口或十二指腸位置而阻塞,將令患者難以進食。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助理教授葉瀚智介紹,EUS-GE以近乎無創的新內窺胃腸鏡搭橋術,直接脗合患者的胃和小腸,繞過十二指腸阻塞的位置,以恢復消化道功能。
他說,香港每年新增約500個惡性胃出口阻塞個案,目前的常規治療包括DS,利用內窺鏡在十二指腸收窄的位置,置入自動擴張的金屬支架,但EUS-GE是新型的內窺鏡胃腸繞道術,不但沒有手術切口,病人亦無需接受全身麻醉。
成功率超過九成半
為進一步評估EUS-GE與常規內窺鏡十二指腸金屬支架置入術的臨床表現,中大醫學院2016年率先將EUS-GE應用於治療惡性胃出口阻塞,並於2020年至2022年期間,聯同比利時、西班牙等地的醫療中心合作進行研究,招募97名惡性胃出口阻塞患者,平均分配接受其中一種治療。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助理教授陳詩瓏表示,EUS-GE的成效令人滿意,研究結果顯示,EUS-GE組別在術後6個月需要再次接受治療的比率由29%降至4%,其支架的通暢度亦較高,「至今威爾斯親王醫院為超過100名患者完成手術,成功率超過九成半,併發症率低。」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教授張源斌補充,接受EUS-GE治療的病人可以較早出院,原因在於新技術下,支架較少在術後出現問題,病人亦可以在較短時間內適應進食軟餐,甚至固體食物,反映他們在術後一個月的進食功能較理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