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沈岐平、羅璇。香港文匯報記者陸雅楠 攝
◆理大師生於盧旺達幫當地居民安裝太陽能系統。

與各地院校拓夥伴關係 推進科研實習等雙邊合作

今年是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在專上教育層面,香港積極推動相關人才及學生交流互動,過去十年間,八所資助大學取錄的「一帶一路」學生大增1.4倍;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更提出打造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提高非本地學生比率至四成,並繼續拓展「一帶一路」招生。香港理工大學為最先投入「一帶一路」建設的本港大學之一,該校兩位協理副校長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近年校方透過不同的大學及學術聯盟,成功與「一帶一路」各地高等院校拓展夥伴關係,推進招生、學術、科研及學生交流實習的雙邊合作,幫助拓寬學生國際視野,培養與時俱進的思維與能力。現時理大已成功吸引來自70個「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來港就讀,為「一帶一路」人才教育互通增添重要動力。◆香港文匯報記者 陸雅楠

八大取錄沿線學生十年增1.4倍

教資會統計數據顯示,在2012/13學年,八大共有約1,900名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就讀資助本科或研究生課程,而至2022/23學年有關人數已增至約4,600人,十年間增幅達1.4倍。

理大協理副校長(環球合作)沈岐平表示,隨着「一帶一路」倡議推展,理大於2015年與西安交通大學共同創建「絲綢之路大學聯盟」,聯盟至今已有超過37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160間大學加入。在該聯盟內,理大發揮重要角色,並在本年度獲推舉擔任聯盟輪值主席。港理大亦是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巴經濟走廊大學聯盟、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大學聯盟、中國—東盟工科大學聯盟的成員,並透過聯盟的聯繫,向「一帶一路」不同地區廣泛招收學生,包括在2015年率先親自前往哈薩克斯坦招攬人才。

截至今年10月,理大共有387名在讀本科生來自4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另有237名研究生來自70個「一帶一路」國家。

336理大生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當交換生

理大協理副校長(學院發展)羅璇提到,理大透過聯盟成功實現了「一帶一路」各地大學之間的聯動,自2018年以來,有337名來自21個「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參加了理大的學生交換計劃,同時,336名理大學生也到了18個「一帶一路」國家作交換生。理大還與西安交大合辦「絲綢之路青年領袖計劃」及「絲綢文創暑期班」,推動內地、香港、中亞、東歐、東盟等地學生在學術和跨文化領域的交流,推動招生和人才培養的發展。

為提升區域內科研和教育合作,理大於今年7月主辦了「一帶一路」聯盟發起機構論壇,邀請來自7個「一帶一路」學術聯盟發起機構代表切磋探討,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地區的人才培養、知識轉移和科研發展。至明年則會舉辦「『一帶一路』大學校長論壇」,進一步推動香港作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角色。

沈岐平表示,理大把「校企協作教育」列為高級文憑課程的必修部分,在2021/22學年約有4,900名學生到不同的行業實習,實習地點除香港和內地,更遍及希臘、意大利、南非和泰國等地,學生通過課程提升自己的專業和職業技能,為未來的社會服務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作好準備。

他續說,今年初,校方又啟動了「香港理工大學『一帶一路』資助計劃」,以支持理大生參與「一帶一路」的短期遊學、實地考察和文化交流,同時吸引學生到理大進行研究或實習交流,首階段已資助了百人前往蒙古、越南、新加坡等地,同時有超過10名「一帶一路」學生獲資助來港。

增宿位吸海外尖子來港就讀

羅璇透露,為保障學生在大學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以及應對將來非本地生的宿位需求,理大未來將增加教學配套,預計於2028年,在九龍塘達康路的學生宿舍將提供1,680個宿位。同時,何文田斜坡校園擴建計劃也將提供超過1,200個學生宿位,預計於2026年落成。她期望新的學生配套,能吸引更多優秀學生前來就讀,使香港高等教育更加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