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曾業俊)造地建屋是特區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施政報告昨日宣布,政府會繼續提速造地,包括繼續建設交椅洲人工島,會在今年內為項目展開填海的環境影響評估。而新設立的「大型發展項目融資委員會」會為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基礎設施及策略性運輸基建提出財務安排建議,融資選項包括綠債、BOT(建造、營運及移交)、「鐵路+物業」發展模式及特定項目公司等,有機會同時採用多個選項。

交椅洲項目2033年開始入伙

政府消息人士指,政府有意讓私人發展商共同承擔,亦曾諮詢業界意見,認為整個建造期長達15年至20年,雖然期內地價會有波動,但相信仍具財務效益,關鍵是發展商如何紓緩現金流。

消息人士續指,交椅洲項目將提供1,000公頃土地,定位為第三核心商業區(CBD 3),將於2028年推出首幅用地,2033年首批居民入伙。

另一方面,政府亦正研究大型重建新機制,將在年內開展研究,利用交椅洲核心商業區用地以外的部分填海土地,協助推動公私營舊區重建項目。消息人士透露,具體考慮包括興建安置屋邨、或為受影響居民安排「樓換樓」、又或將舊區重建「起額」的地積比跨區「轉移」至交椅洲,意味有可能「一個項目分兩區落實」。

7區降強拍門檻 年底提草案

此外,施政報告亦宣布加強放寬強拍門檻的政策針對性。政府去年提出把申請強拍的門檻按樓齡由八成放寬至六成至七成。經考慮持份者意見後,政府認為放寬程度除樓齡外,應考慮地區重建的需要,原則是較低門檻應適用於重建迫切性較高的舊區高樓齡樓宇,亦即指「7個指定地區」,包括油麻地、旺角、馬頭角(土瓜灣及九龍城)、長沙灣及深水埗、荃灣、灣仔、西營盤及上環。發展局會闡述最新建議,今年底提出法例修訂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