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家超:全力配合對接 協調各界力量 持之以恒推動
香港文匯報訊(綜合新華社及記者馬靜、黃書蘭報道)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10月24日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旨在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法律。其中第二十三條規定,國家採取措施開展歷史文化教育和「一國兩制」實踐教育,增強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的愛國精神,自覺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歡迎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特區政府一直與社會各界人士共同攜手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提升市民各界的國家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懷。特區政府會全力配合做好有關對接工作,協調政府及各界愛國力量,持之以恒地推動愛國主義教育,讓公眾進一步了解國家的歷史文化底蘊及全面迅速發展,並深切明白內地與香港的緊密關係。」
愛國主義教育法共5章40條,包括總則、職責任務、實施措施、支持保障、附則,規定了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內容,涵蓋思想政治、歷史文化、國家象徵標誌、祖國壯美河山和歷史文化遺產、憲法和法律、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國家安全和國防、英烈和模範人物事跡等方面。在規定面向全體公民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突出學校和家庭對青少年和兒童的教育,並對公職人員、企業事業單位職工、村居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等不同群體的愛國主義教育,分別作出相應規定。
制定愛國主義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動和保障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對於振奮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樂際指出,會議審議通過的愛國主義教育法,對於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凝聚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磅礡力量具有重要意義。
身在北京的李慧琼昨日下午通過視頻介紹說,愛國主義教育法是內地首次針對愛國教育提出法律規管,內容列明對不同群體有針對性規定,包括港澳台人士及海外僑胞,要特別加強傳統文化的認同,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主要內容包括規定相關目標、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領導體制和工作原則、內容、部門職責、對象、實施措施、支持保障等。
至於愛國教育內容方面,包括思想政治、歷史文化、國家象徵標誌、祖國大好河山、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國家安全和國防、英烈和模範人物事跡等各個方面。「希望香港各界一起認真學習以及貫徹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法的精神,凝心聚力,為在香港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打造良好的土壤,為強國建設以及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香港力量。」
李慧琼表示,全力支持及擁護愛國主義教育法提出了要增加港澳台同胞對國家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要求。「這為香港的愛國主義教育明確了前進的方向,拉開了香港愛國主義教育的新篇章!」
統籌宗教團體學校及企業開展活動
李慧琼又指,香港特區政府近年推出了許多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的相關政策,在學校,包括增加及優化國民教育課程、豐富教學與學習資源、加強教師培訓,以及為學生舉辦內地交流團等全方位學習活動等,推動學校在課堂內外全校參與推行國民教育,深化學生對國家及國情的認識,加強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和民族自豪感,培養家國情懷等。
李慧琼倡政府設專項資金支持
李慧琼強調,她將與特區政府連結社會各界一起做好配合工作,進一步加強香港市民對「愛國主義」的認識。正如她和民建聯早前已在《施政報告期望》中建議設立愛國主義教育統籌委員會,就本港如何將愛國主義教育開展至全體公民,包括對家庭、宗教團體、學校及企業等,進行全面統籌及支援;設立10億元專項資金,推動國民教育及落實愛國文化推廣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第二十三條 國家採取措施開展歷史文化教育和「一國兩制」實踐教育,增強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的愛國精神,自覺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
國家加強對推進祖國統一方針政策的宣傳教育,增強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對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神聖職責的認識,依法保護台灣同胞的權利和利益,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國家加強與海外僑胞的交流,做好權益保障和服務工作,增進海外僑胞愛國情懷,弘揚愛國傳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