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貢畫像軸》 主辦方供圖
◆「山左邦彥—明清畫像裏的家國情懷」展覽現場。
◆「山左邦彥——明清畫像裏的家國情懷」正在山東博物館展出。
◆明大紅色四獸朝麒麟紋妝花紗女袍與觀眾重逢。
◆《戚繼光畫像軸》吸引觀眾駐足。
◆《漁洋山人幽篁坐嘯圖卷》

在中國歷史悠久的寫像傳統裏,古代無數先賢的形象依靠肖像畫家「形神兼備」的描繪得以流傳。其形象的流傳,亦是文脈的傳承。「山左邦彥——明清畫像裏的家國情懷」近日正在山東博物館展出, 「山左」意為居於太行山左側,是山東省舊時的別稱;「邦彥」則指優秀的人才。今次展覽匯集了山東博物館、青州博物館和昌邑博物館館藏的山東人物肖像畫與服飾文物,分為「廟堂偉器」「詩禮傳家」「研田百畝」三部分,通過50餘幅畫像及畫像背後的故事,講述山東人的文化傳承、精神品格和成就貢獻,發掘和發揚齊魯文化中厚重而精彩的文化風尚。◆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殷江宏 山東報道

明清兩代衣冠像,延續了古代人物畫「成教化,助人倫」的基本社會功能,以家族中的祖先或顯宦為描繪對象,通常在家族祭祀時使用,以追念祖先事跡,褒揚美德大功。這類畫像往往飾以符合人物身份的官服、官帽、官靴,正襟危坐,端嚴肅穆,以高度的寫實性為後世留下歷史人物形象的真實紀錄。參觀之餘,觀眾還可在展廳內特設的國風打卡點合影留念,穿越時空感悟先人的家國情懷。

歷史人物畫像講述家國情懷

在「廟堂偉器」部分,選取了抗倭英雄戚繼光、著名將領邢玠、少負奇才的趙秉忠、以詩聞名的邊貢等山東傑出歷史人物的畫像,彰顯在齊魯大地上盛行的優良精神傳統。

《邊貢畫像軸》是本次展覽的代表肖像畫之一,畫中邊貢雙手執笏,頭戴帕頭,身穿緋色圓領袍,腰束單撻尾金鈒花革帶,足蹬皂靴,端然肅立。據記載,邊貢是明代著名詩人、文學家、藏書家,是明代中期著名文學流派「前七子」之一。他出生於山東歷城的一個官宦家庭,20歲時中舉,21歲登進士。

更為難得的是,他在為官期間不避權貴,上書彈劾貪冒軍工,卑怯無能的監軍太監、統兵將帥,表現出關心國事、直言敢諫、清正廉明的品格。

海內外僅有明代狀元卷亮相

「詩禮傳家」部分是對山左先賢家族世代傳承的家族文化展示,其中一代名臣趙秉忠的狀元卷,全文共2,460字,用工整小楷寫成,試卷首頁右上角頂天頭有朱書「第一甲第一名」六個大字,下鈐楷書「彌封關防」四字長方印,是目前海內外僅有的一份明代及明代以前的狀元卷。

「研田百畝」部分,展示的是個人小像或行樂圖。個人小像或行樂圖盛行於明清時期,此類畫像或寫照留念,或記錄事件,畫中人物或置身室內,或在自然山水間。配景在畫中佔有相當分量 ,往往作為烘托精神志趣的手段。本部分選取王士禛、高鳳翰、李文藻、王筠等人的畫像,包括《孔尚任引駕圖軸》《漁洋山人幽篁坐嘯圖卷》《李煦四季行樂圖卷》等,展示明清山東人游於藝的詩意棲居以及在文化領域的成就貢獻。其中《李煦四季行樂圖卷》頗為引人注目。李煦係山東昌邑人,曾與曹雪芹祖父曹寅同為康熙帝近臣,很多人認為此圖可以看到與《紅樓夢》相關的信息。

館藏珍品妝花紗女袍再現

肖像畫中所描繪的服飾、裝束、陳設不僅是當時文化制度的真實紀錄,也是那時人們生活狀態的真實體現。為了讓觀眾更加沉浸地感受展覽蘊含的精神內涵和文化風尚,曾在山東博物館「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中展出並火爆全網的「明大紅色四獸朝麒麟紋妝花紗女袍」也在此展覽中與觀眾重逢。

大紅色四獸朝麒麟紋妝花紗女袍是明代女吉服的典型,衣身長122厘米,兩袖通長211.5厘米,腰寬50厘米,圓領,大襟右衽,採用雲肩、袖襴、膝襴的手法製作而成。專家認為,山東博物館收藏的這件大紅色四獸朝麒麟紋妝花紗女袍是衍聖公夫人的吉服袍,此袍造型端莊雅致,用料考究,織造工藝精湛,配色富麗明快,紋飾布局嚴謹,且保存完好,是研究明代吉服的稀有資料,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