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2018年在香港舉辦畫展後,油畫大師龎均載譽歸來,在策展人方圓明及亞洲協會香港中心支持策劃下,於9月27日至2024年2月18日假亞洲協會香港中心舉辦《決瀾之子——龎均的藝術》油畫展,展出藝術家龎均近年創作的39幅新作及9幅繪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珍貴寫生作品,讓大家穿梭時空,感受勇於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決瀾精神」。龎均生於上海,雙親皆是當代知名的藝術家,他本人更是徐悲鴻的閉門弟子。含着這樣的藝術金鑰匙,龎均十一歲便跟姐姐舉辦聯展。後融會中西方的藝術哲學,畫作既能表現西方印象派及野獸派的爆發力,亦蘊涵東方文人畫的詩情畫意,成功建立了東方油畫的表現主義。
「亞洲人自古的藝術和西方不一樣,油畫是西方傳統,我堅持的就是當我們掌握油畫藝術的時候,要去了解這種畫的特點到底是什麼。」正如他自己所談及的,在不同時代作品對比之中,龎均在繪畫色彩上的呈現早已超越中國前輩畫家的色彩境界,且在循序漸進中不斷地顛覆自我藝術表達形式——從「灰調子」的發現與完成,到如今進入一個「日月光華」的境地,這是龎均個人油畫創作發展的突破,也是世界油畫史中絢爛的一筆。
距離龎均第一次在香港辦畫展已經過去了43年,但他還是能夠詳細地敘述出彼時的位置、場景,而是次展覽是他在香港舉行的第五次展覽。「整體說起來,我對這個場地感到很滿意。」龎均說道:「這裏本身有一種古老、優雅的文化氣息,因為我畫的東西是很日常的目之所及的東西,所以這種氛圍很能烘托出作品。」
教書20載 畫筆從未停滯
龎均早期赴台,在台灣藝術大學教授美術,一待便是20年。「在這麼長的時間裏,當然經歷過風風雨雨,但我沒有停止過畫筆。」他談到自己一貫的理念是,作為一個藝術家,畫什麼都要有感動。「這是自己必須先有的一種意識,才能夠在繪畫中傳達給欣賞者。」雖已屆耄耋之年,他仍孜孜不倦地埋首創作。
是次畫展有幾幅特別的作品,都是依照香港的地標一比一創作的。龎均認為要在一個地方辦展覽,作品必須先有這個地方的痕跡,才能讓觀眾感到親切、產生共鳴。在香港生活近十年的他坦言「香港是很難畫的」,容易畫得死板或未呈現香港特點,但他還是認為:「沒有人畫香港比我畫得好」。這當中當然既有他本身過硬的技術,亦有他對於香港土地的真情實感。 ◆文、攝:胡茜
日期:2023年9月27日至2024年2月18日(逢星期一休館)
時間:星期二至日 (上午11時至下午6時)
每月最後一個星期四(上午11時至下午8時)
地點:香港金鐘正義道9號麥禮賢夫人藝術館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免費入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