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拉卡賓達盧哥拉社區居民在新建的集中供水點取用自來水。資料圖片
◆昆明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為老撾學員講解列車結構。 資料圖片
◆馬達加斯加馬哈扎扎鎮的養殖戶在裝卸雞蛋。 資料圖片
◆馬達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郊區,當地人走在由中國政府無償援建的「雞蛋路」上。 資料圖片

因地制宜籌劃民生項目 助力全球減貧事業

老撾人民的鐵路夢成為現實,風電場助力哈薩克斯坦向低碳轉型,非洲偏遠村莊接入了衛星電視信號,安哥拉乾旱地區民眾在家門口就能享用乾淨的飲用水……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既有宏大擘畫,也有細處關照,因地制宜籌劃項目,注重參與個體的現實需求。◆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 北京綜合報道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一個個「小而美、見效快、惠民生」項目扎實推進,幫助當地民眾解決燃眉之急、帶去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希望,增進共建國家的民生福祉,顯著提升了各國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泥巴路變「雞蛋路」

「再也不用擔心雞蛋碎了。」距離馬達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50公里的馬哈扎扎鎮,29歲的安雅和妻子賽赫諾經營着一家養雞場,安雅指着今年新蓋的雞舍感謝「中國人的珍貴禮物」。安雅口中的「珍貴禮物」是一條全長19公里的公路,這條連接馬哈扎扎鎮和首都塔那那利佛的公路由中國政府無償援建,江西中煤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建,已於2022年1月正式完工,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雞蛋路」。

馬哈扎扎鎮是當地有名的「雞蛋村」,養殖雞蛋的產量佔到全國三至四成,過去運送雞蛋到首都的公路是土路,坑坑窪窪,一到雨季就變成泥巴路,開車要三至四個小時,10%到20%雞蛋會顛簸破碎,對蛋農來說簡直是噩夢。「這條路真正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安雅說,中國援建的「雞蛋路」建成後,顛簸的土路變成了平整的瀝青混凝土路,成了馬達加斯加最漂亮的路之一,不僅雞蛋不會破了,降低了運輸成本,還方便其他地方的人來買雞蛋,馬哈扎扎鎮由一個偏遠小鎮變得熱鬧起來。

水罐車變自來水

「中國人幫我們實現了幾代人的夢想,我們再也不用天不亮就到幾公里外的河裏取水了!」2022年6月,由中國鐵建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安哥拉卡賓達供水項目竣工,幫助當地解決了用水難題,也讓許多村民第一次用上自來水。提起這一供水項目,當地居民佩德羅·喬斯充滿感激。

在此之前,由於缺乏供水基礎設施,安哥拉卡賓達地區的民眾飽受缺水煎熬。大部分居民依靠當地送水公司每天用水罐車定點取水、送水,居民飲用水的衞生、安全、便利得不到滿足。

近年來,中國在安哥拉興建的眾多水利、交通、能源等領域項目陸續完工。安哥拉能源和水利部長若昂·博爾熱斯說,非中合作符合非洲國家的利益,受到非洲國家廣泛歡迎。「中國企業承建的項目遍布安哥拉全國,有效改善當地民眾的生活,也為安哥拉創造了就業崗位。」

花一天變三小時

就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前,中國政府援建的老撾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項目12日在老撾首都萬象舉行移交儀式。作為中老共建「一帶一路」標杆項目,中老鐵路自2021年12月開通以來持續為兩國人民帶來便利,書寫了共建「一帶一路」佳話。

「中老鐵路極大便利了我們的生活!」30歲的東占·佩馬拉在老撾北部琅南塔省居住,距離首都萬象300多公里。中老鐵路開通前,他前往萬象需近一天時間,而現在坐火車最快三個多小時即可抵達。「這在之前是無法想像的。」

在共建基礎設施的基礎上,這所職業技術學院的建成,將進一步起到「授人以漁」的作用。老撾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是東南亞國家第一所鐵道職業技術院校,填補了老撾鐵道專業技術教育的空白。未來中老雙方將繼續開展教育技術合作,由昆明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分批派出師資,持續進行教育能力幫扶。目前,第一批共16名教師已抵達老撾。

10月17日,也就是本屆論壇舉行的前一日是國際消除貧困日。消除貧困是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首要目標。「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始終把減貧作為重要方向,通過國際合作鋪就「減貧之路」,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記者會上介紹,十年來,「一帶一路」倡議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帶動4,000萬人擺脫貧困。「一帶一路」農業合作機制增強了共建國家貧困人口獲取糧食和應對糧食危機的能力。「一帶一路」框架下的產業投資、基礎設施項目創造大量就業機會。聯合國維也納辦事處總幹事加達·瓦利認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有助於加速實現無貧窮、零飢餓等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我們相信,隨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不斷推進,將更多惠及各國民眾,為全球減貧事業注入新的強勁動力。」毛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