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禎兆

男拔生失蹤被尋回後,竟然演變成網絡欺凌(Cyberbullying)。網民覺得他這樣在山中捱過黑雨和九號颱風實在太不合理,又不滿他的媽媽過於冷靜,覺得別有內情;又認為動用太多資源,令紀律部隊大費周章浪費資源。輿論風向由同情變了譴責,實屬不幸。

內情如何,又或者是否真有內情,實在難以判斷。但依據不知者不應該有太多意見的道理,其實網民也深知網絡暴力的影響,為何大家還不收斂?現在收結是兒子沒有喪命,那就好了,是意料之外的美好結局,其他人為何還這麼多意見?至於紀律部隊,那是他們的工作,我相信沒有紀律部隊成員會覺得救人是麻煩的,否則消防員是否要罵忘了熄火的太太?社會難道不再可以接受不小心、不開心的疏忽?

記得早前有一失蹤長者因為自己去行山,結果迷路失蹤,最後只能尋得屍首。網民又大聲聲討一個人去行山的人。其實一個人行山,只要跟路徑,裝備足,問題不大。難道上家樂徑也要成群結隊嗎?記得以前跟攀山的朋友談過,他說其實並不特別喜歡這種運動,反而是喜歡一個人面對大自然的快感。一人行山者大概也有此感覺嗎?獨個兒想遠離人群,靜一下,享受大自然。我覺得罵人的網民都應該不是行山人士。現在郊野成風,準備不足的易生意外,其實與人數多寡沒有直接關係;大部分人獨自行山其實沒有問題,不用全成罪犯吧?紀律部隊受過專業訓練,面對不如意的天氣,也不會不理形勢,不顧同袍安危,而盲目出動救人。如果要罵每一個求救的人,這樣不是更不健康嗎?

近年來,網絡欺凌問題更加嚴重和普遍化,尤其對青少年產生了嚴重影響。這位中學生年紀還小,外貌曝了光。雖然網民興致是短暫的,但對他的評論卻永遠留在網上。希望大家高抬貴手,受害者可能遭受心理創傷、抑鬱、焦慮等負面後果,為何因為要自我表達,而危及一家人的心理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