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能專家、家庭醫生及親子社工循不同角度專業分析今次事件。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副系主任雷雄德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人體通過分解脂肪及肌肉,可提供身體基本功能所需營養,故一個人在缺乏食物情況,可以支撐一兩個星期,但必須有足夠的水才能生存。以一個17歲青年來說,如果身體沒有基礎疾病,只要好好保養,相信很快會恢復健康。不過,雷雄德認為,在關心青年身體情況的同時,最重要是了解他出走原因跟進輔導,以防止再發生同類事件。
家庭醫生關嘉美表示,醫學上來說,人體缺乏食物可以捱一個星期以上,但如果缺水三日以上就會有生命危險,所以今次颱風帶來連日大雨提供足夠水源,可算是救了他一命。在獲救後,如果曾同學的身體沒有基礎疾病,相信健康很快便會恢復,亦不會有嚴重後遺症。不過,關醫生亦關注曾同學在經歷這麼大的事情後,可能會對心理造成很大創傷,建議大家除關心身體健康外,更要關注其精神及情緒創傷的轉導。
家庭及親子教育工作者司徒漢明則表示,曾同學能夠平安尋回令人鼓舞,但要防止事件重演,首要是處理好他的情緒。若年輕人受問題困擾到某程度時,情緒就會出現波動,甚至會鑽牛角尖,嚴重者會有「自毀傾向」,這時候家長給予子女足夠支持、鼓勵及關心,讓他們明白家庭是一個「避風港」,子女無論在外遇到任何困難或挫折,也有父母在身邊支持及關愛,如果他們選擇逃避,可能是反映這方面出現問題的信號。當子女情緒平復後,他建議父母要詳細了解他們困擾的根源。如果有學業問題,父母應該鼓勵子女盡力而為就好,人生並非只得讀書一個舞台,父母應為子女尋找人生的「閃光點」,發掘子女在讀書以外的強項。 ◆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