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颱風「小犬」八號風球忽然「轉波」九號,還沒來得及吃一頓飯的時間,緊張突然升級,家庭聚會即時「大撤退」。因為住區鄰近,步行到家,還算方便;但需要上班外出的人士,就因為颱風升級僅15分鐘預報,公共交通露天段一下子停頓,有家歸不得,只能滯留港鐵站內,席地而坐啃乾糧,狼狽不堪,此情此景也是前所未有。
朋友在風球下飛機抵港,機場快線停運,大批旅客滯留,機場輪候的士費時,且索價不菲,路上也不一定安全;朋友出慣門,在外國滯留機場也試得多,故此隨遇而安,向家人報平安後,索性在機場安心等候公共交通恢復。當然,機管局也應吸取教訓,作出疏導方案,以備應對將來同樣情況。
很多人都埋怨天文台,為何發出更高風球的時間如此倉促,只有15分鐘預報,讓市民措手不及。氣象專家說,根據過往做法,天文台只會在發出八號信號前兩小時預警,但發出九號或十號信號,就不會有預警安排,因颱風飄忽,強度改變很快,出錯機會很大。
這也不難理解,颱風殺到埋身,天氣瞬息萬變,可以預警的時間無多,就好像「打擂台」,大家保持一定距離時,還可以判斷預測對方出什麼招數,一旦埋身肉搏,已經沒有思考時間,就是一招了斷。當然,「打擂台」只是比喻,天文台以科學預測天氣,是否也可以打破慣例,有更進一步的預警效果,以滿足市民的期望? 市民習慣了天文台八號風球有兩小時預警,這是基於社會活動安全,提早安排公共交通疏導人流;去到八號風球已經是危險訊號了,若有需要在危險中前行,個人是要有一定的危機意識,自己也要作好突變準備。
世界已經亂紛紛,我們在關注颱風消息的同時,巴以衝突在平靜中突然爆開,觸目驚心;阿富汗一場大地震,死傷枕藉。在亂世中前行,身在香港惜福之餘,也需要有良好心態,面對危機。
評論